(原标题:平安健康分公司多次因虚假宣传被罚,专家:打擦边球)
1月14日,蓝鲸财经记者获悉,近日,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新增行政处罚,处罚单位为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事由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处罚结果为罚款1万元。
图片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当事人在平安健康商城APP上的“美莱健”旗舰店销售一款品名为“胶原蛋白肽粉”的固体饮料时,在产品网页中有:“水润、水嫩弹滑、冻龄神器”,“肌肤弹性紧致”还有“美肌”等内容。而该产品属于普通食品,并无证据可以证明口服胶原蛋白对改善皮肤会产生作用。
因此,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上述宣传内容构成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费用无法计算。
据了解,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20日,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分公司,也是平安好医生经营实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并非该分公司第一次因虚假宣传被罚。天眼查平台显示,仅2021年,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就4次因使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而被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万元至10万元不等。
图片来源:天眼查平台
对此,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说,平安健康对产品功效如此宣传肯定是违规操作,因为没有取得健字号的产品,是不允许宣传相关功效。谈及平安健康为何明知道违规还去做?他表示,因为企业抱着侥幸心理,打法律法规擦边球。
化妆品违禁词网李锦聪也在接受蓝鲸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很多企业觉得固体饮料的监管不严,打擦边球,比如一些微商,产品标签上可能合规,但实际销售中,很多经销商或代理商完全不懂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在朋友圈、店面等网站虚假夸大产品宣传,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减肥、增强免疫力、暖宫等等美容功效(暗黄、粗糙、痘痘、痘印、湿疹、玫瑰糠疹、色斑、激素脸过敏、毛孔粗大、肤色暗沉等)。
在他看来,每个行业(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产品功效宣称上都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混淆,法规条文上也会明确不同行业的产品,产品功效宣称不能“夸行”误导或暗示产品本身不具有的功效。近日国家市场总监也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进一步规范了固体饮料标签的规定要求,企业应当实时关注行业的法律法规动态,加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