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民为什么亏钱,基金经理怎么说?(少数派投资))
2021年投资赚钱难已经有目共睹。
不同于2020年的投资体验,去年全年各行业和个股轮番遭受重击,“妖股”和“雷股”交替出现,投资者仿佛拿着锤子打地鼠般追赶避让不及。
10月份中证报和三家大型公募基金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已经指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投资者的操作对收益带来的损失接近60%。这一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解析。
12月下旬,蚂蚁基金联合几十家基金公司发布了一份《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全年调研一百多位基金经理和上万基民,尝试分别从基金经理和基民的不同视角出发去了解这个问题,探索投资市场的优化潜力。
两个视角有重合也有差异,占比重要程度排名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
亏损原因TOP 3:
基民视角:市场走势;投资标的及调仓不当;未及时止盈/损
基金经理视角:追涨杀跌;持仓时间短;交易频繁
图片来源:蚂蚁基金/蚂蚁集团研究院-《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将近六成的基民认为亏损是市场环境客观因素导致,而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投资者的主观行为才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行为是不是在投资的各个环节中都有迹可循呢?
投资前-基金选择因素TOP 3:
基民视角:历史收益;资产配置;热门题材
基金经理视角: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波动率、回撤
图片来源:蚂蚁基金/蚂蚁集团研究院-《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不难看出,基民选基的标准中,最关注历史收益其实不利于长期持有,追逐热门题材也解释了频繁交易和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而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策略、注重自己所能承受的波动和回撤。
投资中/后
基民视角:持有时间短;择时困难;投资知识缺乏
基金经理视角:长期投资;建立预期;注重渠道交流
图片来源:蚂蚁基金/蚂蚁集团研究院-《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调查数据表明,60%以上的受访基民持有基金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其中有35%的人不超过6个月。而50%以上的基金经理对投资者的建议是至少一年。另外对于止盈止损的机制,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明确的目标,接近一半的人选择等待反弹盈利后卖出,有20%以上的人在亏损达到10%以上才会选择卖出。这与投资知识的缺乏息息相关。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出发, 对投资者的建议除了长期投资,建立合理的风险收益预期及均衡的资产配置是必要的投资能力。60%以上的基金经理会通过线上讨论及线下路演与基民进行交流,新兴渠道如直播等形式也是日渐流行的方式。
该报告还显示了,81%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的基金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而44%的基民也形成了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更高收益的长期投资理念。
对于2022年的预期,百分之六十的偏股型基金经理认为在10%以内,中小盘成长风格的偏好占大多数。微观盈利提升及宽松货币环境被认为是上半年A股的主要驱动因素。
投资者们不必灰心,经过这几年风吹雨打的洗练,基金投资仍然有更持久的赚钱机会,基民的心态也在日益成熟。
风物长宜放眼量,理性买卖,健康投资。
往期文章回顾:
如何防范“黑天鹅”
2022年地产基本面羸弱,但行业格局优化值得期待
“赛道股”大跌,年初风格切换怎么看?
2022年,做个快乐的投资者
少数派周良:价值风格正在回归
从《实践论》中找寻前进的力量
2022年A股市场展望:我要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