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资,如何避免“踩雷”?)
我2013年刚开始学投资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名字我都忘了,那时候那本书,我几乎是看不懂的,因为自己的财务和会计知识太过薄弱。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雪球上一位作者找到我,说他新出了一本书,也想让我看看,我一看,这不就是当年我看那本书的作者吗?
于是当年那“满脸迷糊”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再加上我知道作者在财务领域挺有钻研精神的,于是就认真阅读了这本书。
前段时间,我也分析了牧原股份,自认为还是客观中立地讲了讲我对于牧原的看法,后台回复牧原就能看到,其中也提到了一些我对会计手法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扎实、系统的功底,把财务报表可能出问题的科目,一个个结合案例分析给读者看,干货还是不少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从阅读中也有不少收获,这篇文章分享让我印象深刻、或者认为实用的几个地方。
对于那些喜欢公司分析的读者们来说,买回去看看,大概率是会有收获的,链接在下面。
如果一家公司虚增利润,由于财务报表的内在逻辑,必然会造成资产的虚增,所以,资产负债表的突然膨胀,尤其是某些科目的突然膨胀,是值得警惕的。
应收账款,是很多上市公司首选的造假科目,因为不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留下痕迹,而且可以长期挂在上面。
另外,坏账的计提,管理层也是有很大选择权的,最后就是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如果你严重怀疑公司的应收账款有问题,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搜索公司披露的应收账款公司。
然后,把在系统中找出来的这些公司的董监高挑出来,回到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搜索,可能会有“自己卖给自己”的意外发现。
上面这个系统,我去查了一下,确实挺好用的,我截图给你们看。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想了解情况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他的很多信息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找到,我截几个图你们感受一下。
关于应收票据:
1、票据在结算时,会在现金流量表留痕,但如果票据用于支付,就不会在现金流量表留痕;
2、一般票据有效期为6个月,所以不太会有票据持续“赖”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你发现一笔大额票据一直在里面没走,可能有问题;
3、如果上市公司对某家公司同时有大额、类似的应收、应付票据,可能是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紧张,在进行隐晦的借贷;
4、应收票据是不需要计提坏账准备的,这一点可能会被利用。
关于固定资产
1、通常来说,固定资产不是个好的作假科目,因为要折旧,就要减少利润;
2、固定资产净值/原值,是一个不错的衡量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指标,可能预示着接下来是否会有大额的资本支出。
上面我写了几项,就不再接着写了,我更想跟读者们讲讲我对财务造假这个事情的看法,以及作为投资者,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开可能的“雷”。
在我的投资体系里,不太可能出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原因主要有几个:
第一个,我选择出来分析的公司,都有着至少10年以上的优异数据。
上面这个标准,重点不在于“优异”,重点在于“10年以上”。
公司造假一两年容易,造假10年是很难的,尤其是结合方方面面去看一家公司时,长期的造假,是不难发现端倪的。
第二个,在我的投资体系的第二步,也就是分析公司竞争优势时,我看的重点之一,就是看管理层。
我看管理层的核心,不在于看他们的性格我是否喜欢、过去都是怎么说的,我最关注的,是他在我分析管理层的几个维度上,过去展现出来过哪些行为。
(我看管理层的角度,后台回复管理层,有文章推送。)
另外,就像我工作中经常给客户讲的:
只有行为,才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发展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如果管理层有做出不利于股东长期利益的行为,这样的公司不一定财务造假,但我一直跟各位说:
道德的滑落,都是从小事开始的,管理层今年能占你小便宜,明天就可能会占你大便宜,后年说不定就要造假。
所以,在判断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时,管理层的行为,是我重点考量因素之一,这就又大幅降低了我买入企业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总之,我想跟读者们说的是几个:
第一,一个好的投资体系,理论上来讲,是不应该和“垃圾公司”为伍的。
你分析好公司的过程,整个会是一个心情愉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
换个角度说,如果你分析一家公司时,始终战战兢兢、心头疑云密布,你很可能找错公司了。
这倒不是说这家公司造假,而是说,这家公司可能“不是你的菜”。
所以,构建一个天天跟好公司打交道的投资体系,是躲开财务造假的最好办法。
第二,如果一家公司总是被人质疑造假,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赚钱才是你的目的,打假不是。
所以,远离被频繁质疑财务造假的公司,没错,你可能会错失一家大牛股,但在那些从未被质疑造假的公司中,也一样有很多超级大牛股。
投入一样的时间,可能收获一样的业绩,但承担的风险和心理压力不同,你何必要给自己加难度呢?
可能有人会说:那你不是也分析了华夏幸福和牧原吗?
我分析这些公司,恰恰是我遵循了自己的投资体系,这些是我的投资体系初筛出来的公司,所以我才会去分析他们。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分析的公司,就一定会得出可以买入的结论。
最后,如果你像我一样,有自己的投资体系,而你的体系又告诉你应该分析某家公司,哪怕他被质疑财务造假。
我认为,还是应该抛开成见、尽量客观中立地去分析她,并得出你自己的独立判断。
毕竟,投资用的都是自己的钱,没有人的决定能取代你自己。
我最近在征集需求,如果您想全面了解我的投资体系,后台回复牧原,打开最后一篇文章,文末点击在看,数量够了后,我会专门安排时间写文章。
@孙旭东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华夏幸福(SH600340)$ $牧原股份(SZ00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