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招商银行H股持续溢价A股原因)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招商银行H股都持续溢价于A股,据不完全统计,是唯一一家H股溢价的公司。这个情况,只在2013年前后发生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机构投资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行业配置的比例基本都是按照规矩定的。同样的银行行业,每个基金配置多少比例,都是经过投研会决策的,比例定下来后,就是在行业里面选择个股配置了。
由于投资文化和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同,导致了国内基金和国际基金在选择个股上存在了巨大的差异。国内基金已短期投机为主,以割韭菜赚取差价为主要盈利模式;国际基金虽然也存在很多这样的基金,但是,更多的是长线投资为主,以获取公司股息和公司长期盈利增长为盈利模式。
我们打开AH两地的银行板块,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在A股,各种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成交非常活跃,而且成交量巨大;而在H股,这些小银行几乎无人问津。下面举几个例子。
如浙商银行,A股今天成交量是2300多万股;H股只有62000股。又如重庆农商行,A股今天成交量是4800多万股;H股只有243万股;再如郑州银行,A股今天成交量是2000多万股;H股到写文章时还没有成交量。
像这样成交差距巨大的银行,数不胜数。
为什么成交量会如此巨大差异?除了上面所说的投资文化不同外,主要还是国内的大部分参与银行股投资投机的人,都认为银行是无差异化或者差异化不大。更多的是只看F10 炒银行股的。作为机构,有时候即时明白银行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因为群体韭菜丰盛,炒作这些小银行差银行,容易引起韭菜跟风,收割更容易。所以导致了这些小银行差银行每天都成交巨大。例如,前两年机构炒作平安银行的时候,就是忽悠混淆各种概念,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一群不明真相的韭菜上当受骗,至今仍在25元的山顶站岗。今年,机构在兴业银行又准备再演一出好戏,天天吹嘘兴业银行估值比某某行低至少一半,性价比超高,于是股价风风火火来了一波。
要知道,在特定市场、特定时间段内,资金量是有限的。一个银行板块内,大部分资金跑去别的银行玩了,留下来呆在招商银行的资金自然就少了。没有资金光顾的银行,股价只能长期低迷。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两个不同的风景。港股中,资金主要集中投资于招行而抛弃各种乱七八糟的小银行;而A股中,资金主要围绕各种乱七八糟的银行炒作割韭菜而低配无法割韭菜的招行。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就出现了目前招行H股持续溢价A股的情况。
所谓咸鱼萝卜,各有所好,股市之大,无奇不有。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