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深港“强强联合” 六大领域可优先合作)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给深港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如何更好促进深港紧密合作?
1月2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系列特别篇——深港融合,共促两地发展》,报告把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作为适合深港发展的六个优先合作领域,并且作为未来深港两地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投资机遇。
普华永道还提出了七大重点建议:深圳和香港未来应该在“产学研”层面进行多方面合作,借助两地政府共同构建的跨境合作平台,推动国有及民营机构的跨机构和跨学科合作;两地政府应研究深港口岸接壤土地的空间规划策略,特别是深港口岸经济带现时边境的七个陆路口岸和连接两地的交通基建,使香港北部都会区各个重点发展区能与对岸深圳发展互相配合。
与此同时,香港北部都会区应成为香港发展科创和深港融合的核心区域,香港流浮山、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对接深圳前海应先行成为北部都会区核心商业区,深港双方更可研究拓展新跨境铁路连接深圳前海及香港流浮山、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并进一步打通连接位于香港明日大屿交椅洲人工岛的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此外,香港新田科技城应作为深港科创发展的经济和人才中心,将联动深圳科创园区发展吸引国际及内地的人才,并且优化两地产业结构并且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深圳的科创发展和推动香港实现经济转型。政府应考虑与企业进行公私营合作有助分担发展资金需求,提高总体发展的负担能力,并且加快重点基建和设施的发展进度。最后,智慧边境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若能采用合适的智慧边境技术,将能大幅缩短人流往来的时间,并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为吸引海内外人才到大湾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优势,深港双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这样的 ‘强强联合’ 作用,积极推动两地在人才、技术、资本等层面的双向流动,在重要的科技产业领域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这样的融合发展必将为大湾区带来核心增长动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夯实的发展基础和卓越的发展前景,通过前瞻性的驱动政策和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与合作,有助于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
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透露,香港特区政府将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全面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需时20年。而在今年1月,林郑月娥表示,社会应为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创造有利条件,她已督促相关政策局跟进发展策略多项关键工作,包括开拓更多土地、把部分政府部门搬进北部都会区、扩充和兴建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