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破发后的十个问题

来源:雪球 作者:粮厂研究员Will 2022-02-06 10:22: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破发后的十个问题)

“粮厂点评”频道致力于点评粮厂的季度财报、产品发布会、市场表现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追求信息即时性和效率性,主要为读者提供粮厂研究员的观点。

$小米集团-W(01810)$   

股价破发之后,我被问到了很多问题,也和很多小伙伴交流了观点。假期我整理出大家最关心的十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 怎么看待小米股价再次破发?都腰斩了还吹小米?

2. 小米的投资逻辑变了吗?

3. 今年小米的股价会如何?现在能加仓吗?

4. 预测一下小米21年Q4的业绩?

5. 22年的手机出货量会多少?和荣耀的竞争?

6. 中国区线下新零售今年的重点是什么?

7. 小米为什么造车?造车进度如何?成功的概率大吗?

8. 小米还回不回A股?

9. 小米的SoC芯片什么时候发布?

10. 你对小米的主要顾虑和风险在哪里?

~~~~~~~~~~~~~~~~

1. 怎么看待小米股价再次破发?都腰斩了还吹小米?

撇开系统性风险看小米股价是耍流氓,和很多中概科技股比起来,小米的回撤虽然不好看,但并不算离谱。

任何公司的股价都是受系统性因素和自身因素同时影响的。诚然小米股价已经从35.9港元腰斩,但作为基准指数的恒生科技亦从11000点下跌至5500点,拼多多从212美元下跌至47美元,阿里巴巴从319美元下跌至122美元,腾讯亦从750港元跌到480港元。因此,看待小米股价腰斩问题,要区分哪些是系统性因素,哪些是小米自身因素。

至于腰斩了还继续吹小米,我解释两点:(1)我一直认为在低谷时寻找价值,比在高位鼓吹更有意义和价值;(2)我不太认同“吹”字,我在尽可能地通过事实和逻辑来支撑我的观点,而非通过情绪。相反,我看到最近骂我的声音里充满了情绪和逻辑谬误


2. 小米的投资逻辑变了吗?

在我看来,小米的投资逻辑没有改变,而且整体还有所延伸。我再系统梳理一下:

核心逻辑:小米是一把开启下一个超级生态IoT时代的钥匙,以智能手机作为核心硬件产品,用领先技术(例如充电、语音和ABC等)掌控IoT生态入口(例如电视、手环、路由器、汽车等),通过庞大的生态链产品以极致性价比模式获取IoT生态流量和用户,等待IoT风口来临时捕获尽可能多的变现模式

核心竞争力:(1)价值观驱动的效率;和(2)雷军领导的管理层。

除了核心逻辑和竞争力,还有四点次要逻辑:

(1)消费零售行业的颠覆者:2021年卢伟冰构建了全新的新零售模型,并以惊人的速度开出了10000家店。这个新零售模型以“效率”为核心,打破了过往零售分销的压货和渠道制,通过数字化融合线上线下,是我目前看到最难,但是最正确的一条路。

(2)星辰大海的海外市场:无论是从国家区域或者品类的角度,雪球才刚刚在坡道上起步:区域上,小米的双品牌战略几乎覆盖了所有海外市场,对于印度南美的发展中地区,Redmi通过极致性价比将“高端科技大众化”,覆盖了后70%的人群;而对于欧洲日本的发达地区,Xiaomi则符合“高端消费理性化”的趋势,覆盖了前30%的人群;品类上,小米IoT业务品类营收海外占比仅有15%,未来的增长空间亦十分可观。

(3)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首先,小米通过资本、品牌、技术、设计、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完整地赋能中国制造业,并且将刻着中国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全球,这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次,智能工厂为小米模式增加了一个新连接点,可以真正将上游供应链和下游生态链连接起来,完成了闭环。

(4)全链条的产业投资玩家:小米的投资业务包括:小米战投(CVC)、小米产投(长江产业基金和北京产业基金)、顺为资本、雷军个人(以金山为主)。其中小米战投和顺为资本主要覆盖下游生态链,小米产投主要覆盖上游供应链。在高度业务正协同的背景下,小米的投资业务将不断开花结果。

理解小米模式的核心在于“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小米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长期主义,是对于短期欲望和贪婪的克制,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放弃当下即时满足的选择。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当下小米的很多选择,包括极致性价比、线下新零售等等。


3. 今年小米的股价会如何?现在能加仓吗?

我在2022年投资展望文章里写过,小米2022年还是需要继续补课,2023年可能会迎来基本面的显著提升,可以同时预期智能手机出货量、高端化、中国区线下新零售、SoC芯片、电动汽车和智能工厂二期等核心逻辑的重要进展。机构投资者会根据掌握的信息,评估上述进展对当下和未来小米财报的确定性影响,并提前Price in在小米的股价里

关于加仓,可以首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持有期限,如果是短期,且确定自己有充分的信息优势,可以根据结论短线做多/做空;如果和我一样计划持有长期,那么确定好持仓金额后,可以分批分价建仓(例如我是double down),坚决回避杠杆和衍生品


4. 预测一下小米21年Q4的业绩?

我21年Q3的财报点评里写过,未来数个季度的小米财报业绩不会有太多失望/惊喜。因为小米当前的三大业务里,IoT和互联网业务在没有突破性的单品/业务模式出现前,只会保持温和的同比增长(即10%-30%),而智能手机业务里客单价(ASP)常年围绕1000元人民币波动。因此,每季财务数据里的决定性因素是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

营收角度,IDC和Strategy Analytics都发布了21年Q4的出货量数据,小米全球出货量4500万台,较2020年的4230万台同比增长约5%;结合21年Q4依然存在缺芯的情况,尤其是低端4G芯片,季度ASP可能小幅上升,因此,我认为21年Q4营收同比增长应该为高个位数(High SingleDigit, HSD)。

调整后利润角度,小米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业务,受益于过往数个季度的高端手机比例提升带动ARPU增长,和海外互联网业务布局加速,我认为21年Q4调整后净利润增长应该为20-25%,如果能达到25%,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

5. 22年的手机出货量预计会多少?怎么看待和荣耀的竞争?

根据我的信息,小米22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2.2-2.4亿台。当然这只是年初的预测,实际会随着市场和供应链情况而不断调整。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手机SoC的供需可能在22年下半年得到逆转,市场预期到时将供过于求,小米在全球市场需求被充分满足的同时,也会库存管理压力。

关于荣耀的竞争,我之前也分析过,荣耀以IPO上市为短期最大目标,股东(即渠道和经销商)当前处于业绩冲刺阶段,市场普遍认为存在压货和让利的情况;若22年IPO没有显著进展,整个线下体系将显著承压,小米可能会有机会。另外,作为主要估值对标的小米集团,也给荣耀新的融资带来不少压力。


6. 中国区线下新零售今年的重点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中国区新零售今年的重点不在开店,而是增效

具体有三个维度:(1)品牌高端化:21年对于高端手机竞争格局的误判是很明显的(以Mix 4和Mix Fold为典型代表),如何提升品牌调性,重新定义高端产品的性价比;(2)门店坪效提升:开出10000家店以后,小米的坪效神话应该已经消失,踏踏实实做好数字化,提升30-50%的坪效是可期的;(3)服务体系完善:我之前发起过一个帖子,统计过方方面面的小米之家的服务问题。在一年内开10000家店,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店新人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对线下经验尚缺的小米。


7. 小米为什么造车?造车进度如何?成功的概率大吗?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是坚持“顺势而为”的雷军不可回避的。对新能源汽车风口最好的描述是这样的:“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这样一个商业化机会,同时占住信息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制高点”。因此,任何有能力的企业家,都会想获得一张门票。

其次,造车可以承接营收增长的重任。全球手机出货量这过去几年持续下滑,小米即便登顶,营收增长的天花板也能看见(可以参考三星也就是3-3.6亿台)。因此,即便2024年小米手机可以顺利登顶,仅靠手机也难以维系营收增长的需求,而新能源车可以成为“第二曲线”。

关于进度,小米造车是超预期的。根据我的信息,前期的油泥模型阶段已经过了,自动驾驶也已经在测试。从造车成功的角度,我认为小米手上的牌是目前造车新势力里最好的,从品牌、团队、资金、技术、渠道(尤其是中国区mall店和海外渠道)和政府支持各个角度;但小米能否将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的“第二曲线”,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


8. 小米还回不回A股?

2021年小米回A股的核心逻辑是军事清单对小米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胜诉后小米回A股的必要性变低了。回A对于小米并非全是好处,例如金融板块上市限制、A股更严格的披露需求等等。如果纯粹为了A股市场的高估值,我觉得不足以驱动小米回A。


9. 小米的SoC芯片什么时候发布?

根据我的信息,小米的SoC一直在研发和流片。19年4月,南京大鱼团队分拆后,松果团队继续专注于SoC的工作;同时,由于SoC工作的敏感性,很多工作也是在秘密进行的。21年9月朱丹晋升副总裁,12月的上海玄戒注册,都说明SoC的正式落地已经在日程表上了。另外,我也写过,SoC是可以改变竞争格局的重要筹码,并且有华为被制裁的先例,发布PPT芯片弊大于利(尤其仅仅是为了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小米要做的是发布即商用。因此2022年正式发布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会在2023年正式发布


10. 你对小米的主要顾虑和风险在哪里?

我眼里的小米问题并不少,其中最主要顾虑包括:

(1)性价比模式和高端产品如何融合:高端市场是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目前最大的瓶颈,但如何围绕小米的DNA“性价比”推进高端之路,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虽然欣慰的看到,小米正在围绕“体验”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定义,但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通过数代的高端产品迭代和不断的品牌建设投入才能实现;

(2)线下新零售模型如何下沉T4-6市场:当小米之家下沉到乡镇时,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i)新零售模型参数可能会改变,比如派驻店长、存货转移等,以及零售通工具的适用性。小米之家还能否保持效率的基因;(ii)乡镇用户消费习惯的差异。我认为小米之家代表着更理性的消费理念,例如不还价博弈模型;但相比于OV,并不适合当下的乡镇用户。诚然这些理性的消费观念会随着城镇化进程普及,但在当下小米是否需要动作变形来迁就用户,是小米2022年的课题;

(3)小米能否在IoT业务上保持全面领先:前文提到IoT是我投资小米的核心逻辑,这意味着小米需要在IoT业务上全面领先(包括硬件、系统、技术等),要成为IoT赛道的苹果和特斯拉。虽然小米目前在IoT领域充满优势,但未能真正地定义这个赛道,让后续玩家仍能看到超越机会;在某些IoT领域也采取的是跟随策略,例如可穿戴设备、AR/VR等等。正如之前一位朋友的评论,小米能否将IoT领域的优势转化为胜势,是我非常核心的顾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