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昨天写了篇评论文章,文章的立意本身不是针对公司,而是针对市场上某位球友的误导性言论,这位球友没有回应我的质疑就将我拉黑了,倒是引发牧原粉的攻击。有位球友称我为敬畏知耻(这位球友的文章我就不回应了,水平太高,我看不懂他在说什么),感谢这位球友,不过我敬畏知止已经包含了止于耻。依我个人观点,如果我们见到小偷和骗子不敢出声才是可耻的。
我个人觉得我的文章逻辑清楚,论据比较充分,常识和逻辑性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为啥要数据, 当常识告诉我们不对时,我们要做的是不迷信任何数据,怀疑数据,因为这时候这些数据大概率是garbage in,garbage out 。不用说雪球的球友,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这些能够拿到第一手数据的专业人士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合理的质疑。我昨天的文章也写的很清楚,要想有证据证明一家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必须司法介入和建立内部人举报制度。我们的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比较落后,这实际上给上市公司可能的造假提供了环境,降低了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有些投资者言之灼灼的说上市公司没有造假动机,这是我听到、看到最搞笑的说法。这个社会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诚实的人,也有骗子。骗子之所以成为骗子就是有动机骗钱啊,钱自然是骗子的造假动机(市值增加难道不是造假动机),当然,上市公司如果造假还多了个社会地位和认同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造假动机,管理层考虑的是代价和收益匹配问题。
那投资者面对财务造假就无能无力了吗?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常识和专业知识帮助我们规避财务造假公司。投资者应该明白,我们能做到的不是揭露财务造假,而是通过合理质疑规避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公司。
1、常识
理解商业模式和逻辑,用常识思考。比如说,有些业务很简单的传统类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同行业财务数据比较做出相对判断,如果售价端透明、成本端透明,你说他有高毛利率,那这个高毛利来自哪儿?更何况有些公司还在逆周期扩张,从固定资产形成到形成销售收入、利润肯定有个滞后期吧,难道固定资本不用折旧,一直放在建工程?一般而言,纵向一体化和规模经济会提升毛利率,但总归有个度吧?
2、通过专业的工具——分析性复核程序规避可能造假的公司
最后,财务报表内部是有勾稽关系的,正是因为这种勾稽关系,使得很多公司在造假时顾此失彼,仔细对比研究公司财务数据内部的勾稽关系也能发现造假公司,但这一方法对投资者要求过高(有个具体的工具用来审视财务舞弊,即分析性复核程序,当年刘姝威就是使用该方法揭露上市公司造假一举成名的)且本来就是会计师和管理层(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很多公司会利用大量的关联交易来回避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勾稽关系,以达到迷惑市场的目的。
依我个人观点,通过行业财务数据比较和公司内部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基本上可以规避绝大多数财务造假公司。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