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业投资者买基金,都在看哪些指标?)
我们怎样才能买到一只好的基金?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很多投资者刚开始买基金的时候,会关注收益类指标,比如净值增长率、持有胜率等等。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开始认识到,选基金光看收益率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指标,从而选出持有体验比较合适自己的基金。
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比较好用的风险收益指标。
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 = 超额收益/标准差(风险)
夏普比率,是用来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获得能力,又称夏普指数。简单来说,夏普比率可以理解为就是收益风险比——每多承担一分风险,能够获得几分的超额收益。比如夏普比率是2,则表示投资者每承担1分风险,预计会获得2分的投资回报。
有时候单看基金净值有可能不够全面,因为高回报大概率会伴随高风险,衡量组合表现也要兼顾风险。而夏普率则是这样一个指标,夏普比率越高,说明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超额回报越高。反之,如果夏普比率很小甚至为负,说明承担一定的风险所获的超额回报很小或者没有超额回报。
假设有A和B两只基金,A基金历史年化回报10%,夏普比率0.5,B基金历史年化回报同样为10%,夏普比率1。看上去收益回报相同,实际上承担的风险却不同,B基金在相同的风险下,获得的额外回报更高。
夏普比率没有固定的基准点,不同类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会有不同。股票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一般会低一些,债券型基金的夏普比率会高一些。
所以,夏普比率和其他指标一样,同类型基金比较才有意义。如果是同类型基金,不考虑其他因素,夏普比率越高的越好。
当然,没有一个指标是完美的,有它的优势,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使用夏普比率这个指标的时候,也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夏普比率这个指标在股市大涨的时候,算出了的数值会比较好看,相反,股票大跌的时候,数据会相对难看。所以夏普比率的计算结果会受到你选取的时间跨度的影响,结果可能有些差异,所以通常以3年为周期。
不同基金由于持仓标的和投资风格不同,在不同时段爆发上涨,夏普比率也会有不同,例如消费型基金和科技型基金,成长风格基金和价值风格基金,组合表现较好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比较大致相同的基金,衡量出来的效果更好,例如同是消费型基金,可以比较他它们的夏普比率。
卡玛比率
卡玛比率 = 超额收益/最大回撤(风险)
夏普和卡玛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分母不同,一个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一个使用最大回撤作为风险,本质上都是衡量基金的风险-回报关系。
卡玛比率表示基金收益和最大回撤之间的关系,也叫做“单位回撤收益率”。它代表的是每单位回撤能获得的收益率。简单来说,卡玛比率数值越大,代表基金业绩和最大回撤的“性价比”越高。
和夏普比率不同的是,卡玛比率是用最大回撤衡量风险,用年化收益率衡量收益。相比标准差,最大回撤能更准确地衡量基金的风险,尤其控制回撤的能力,因此这个指标又被称为夏普比率的“进阶版”。
也因此,市场上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在选基金时只能考虑一个指标,卡玛比率可能就是那个“最佳答案”。
这个数值当然是越高越好。卡玛比率越高,说明基金的收益回撤性价比越高,持有体验越好。但注意了,这个数值只有在同类型基金之间比较才有意义,比如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就不能比较。
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的卡玛比率要低于甚至远低于债基与货币基金。
比如权益基金,过去5年最大回撤超过20%很正常,但年化回报率不可能太高,其中业绩表现优秀的,可能年化30%收益率就已经很高了,这样算下来过去5年的卡玛比率是1.5。再比如货币基金,因为回撤较小,甚至没有回撤,那么哪怕年化收益只有3个点,卡玛比率也能很大,甚至是权益基金的10倍多,那这样跨类型比较就没有意义。
说到这里,也要提一下近几年大火的“固收+”产品,如果要挑选好的固收+基金,那么卡玛比率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固收+追求的就是在“走得稳”的基础上,再要“跑得快”,与卡玛比率反映的收益回撤比本质上一致。同时,业内一般认为卡玛比率高于2的固收+基金,展示了一定的风险收益比,持有体验感相对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指标是完美的,可以多个指标结合起来看。比如可以参考在夏普比率相似的情况下,选择卡玛比率更高的基金,两个指标如果都好的话,那就更值得选择。当然投资者也要注意,这个指标也是只反映过去表现,不代表未来会如何。
以上我们介绍的两个风险收益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一些风险收益比好、投资体验感舒适的好产品,因此值得我们投资者关注和学习。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指标,领会一些投资哲学:长期来看,那些只会进攻却不注重回撤的基金,往往并不能带来稳定的回报,真正优秀的基金,应该是既追求“跑得快”,又注重“跑得稳”,通过时间加持,积小胜为大胜,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往期文章回顾:
选择何种风格策略
合理配置,投资的玫瑰才能绽放
四大证券报头版展望虎年股市信心足,后市你怎么看?
投资要“稳”中取胜
机器学习,凭什么运用于投资?
开年A股大变脸,基民是否要调仓?
市场震荡,如何转危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