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填坑,史上最全小而美医疗基评测来了!)
情人节,看到一个伤感的段子说:“没想到,我这辈子在女人身上花钱最多的是葛兰”
这话说的不假,医疗从年前高点回撤45%,不少基民给葛兰都花了上万,换一般对象或许还真舍不得。
据说支付宝也把葛兰剔出了金选清单,估计也是感受到了来自广大基民的压力,顺势而为,很机智。
但话说回来,医疗确实是实打实跌了这么多了。
我也一直筹备着说要重新测评一波小而美的医疗基。
这不,现在深度回调之后,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发了~
先回顾下我的选基思路哈:
基金规模小于50亿,近一年和近两年业绩排名均排在医疗基前30%,且有管理人或者员工自购。
由于规模要求,因此赵蓓、葛兰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今天我挑出了7位小而美的医疗基金经理供大家做参考。
他们分别是:建信潘龙玲、大成杨挺、信达澳银曾国富、中信建投谢玮、工银瑞信谭冬寒、大摩王大鹏和天弘刘盟盟。
我们按顺序挨个分析哈。
首先,选取他们名下最优的医疗基金进行业绩比较。
统一时间,以2019年4月11日开始对比。
先看业绩:
从业绩方面看,谢玮的中信建投医改和谭冬寒的工银瑞信医药健康是最好的两位选手。
综合表现第三的则是杨挺的大成健康产业。
再看这几位医疗基金经理的年度业绩表现:
可以看到,这几只医疗基前几年年年都跑赢同期沪深300。
但今年有点惨,跌幅最大的中信建投医改直接跌去了25%,跌幅最小的建信高端医疗也有17%,普遍回撤惨重。
接着聊风险控制:
从风险回撤控制角度看,有5只基金回撤相差无几,分别是大成健康产业、信达澳银健康中国、工银瑞信医药健康、大摩健康产业和天弘医疗健康。
他们的回撤基本都在20%以下,超过20%也就个别几次,但就在今年纷纷出现了最大回撤,接近或超过了25%。
而建信高端医疗和中信建投医改恰好是两极分化,建信高端医疗只出现过1次回撤超15%,平均波动最小,堪称最抗揍医疗基。
中信建投医改则多次出现回撤超25%的情况,甚至在今年去到32%,它的平均波动也最大。
对比这两只基金的持仓会发现,建信高端医疗持仓股大多偏冷门,比如持仓原料药公司红日药业,近四个月涨幅40%以上,它的前十大持仓估值也偏低,为46倍PE。
而中信建投医改的持仓,则基本都是以CRO,创新药为主,持仓估值偏高,为62倍PE。
再来分析几组具体数据:
综合选股能力、信息比率、波动、回撤、业绩和换手率等指标,7只基金各有特色,重点说三只。
01
抗揍选手
其中建信高端医疗的抗揍能力最强,基金最大回撤只有21.2%,远小于医疗基,而且净值增长率也相对靠前,属于综合表现比较不错的。
从换手率角度看,建信高端医疗换手率高达500%~1000%,说明潘龙玲是偏交易型。
不过她的选股能力相对比较弱,业绩也并不出色,只排在中等水平。
考虑到建信高端医疗只有3.2亿规模,还有一些打新收益,如果喜欢低风险,确定性的可以考虑,追求更高收益的话,则可以pass。
02
激进选手
数据显示,中信建投医改选股能力最强,在小而美医药基金中排名第一。
但波动和回撤很大,今年回撤已经去到接近25%,如果定投的话,这只基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因为很刺激,建议谨慎入手。
03
全面选手
综合来看,工银瑞信医药健康的业绩前茅,信息比率最高,换手率低,说明谭冬寒偏向长期持股,价值投资。
最后再看下基金经理的前十大持仓数据:
虽然都是医疗行业基金,但它们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其中,建信高端医疗侧重食品保健相关医疗企业,大成健康产业则偏向诊断和制药。
信达澳银健康中国则侧重CRO和医疗器械,中信建投医改则主打药物研发。
大摩健康产业更偏向CRO、医疗器械和疫苗,天弘医疗健康侧重医疗器械和制药,工银瑞信医药健康则是以CRO、CDMO和医疗器械为主。
从集中度看,建信高端医疗集中度最小,说明潘龙玲也通过分散持股来控制风险。
我们再从他们今年的相关度上看:
可以看到,建信高端医疗相比其他六只的相关度明显偏低,最高0.78,最低只有0.56。
而其他六只的相关度基本都在0.8以上。
比如,拿建信高端医疗和工银瑞信医药健康分散配,可能会有不错的风险分散效果。
好,咱接着看机构持有情况:
从机构持有看,这几只基金大多以散户持仓为主。
其中建信高端医疗和天弘医疗健康均无机构持有,这一点略有劣势。
而工银瑞信医药健康机构占比最高,超过了50%,说明工银的医疗投研实力还是很受认可的。
再看基金公司和管理人自持情况:
从2021年中报数据看,这7只基金的管理团队都自购了自家基金,其中天弘医疗健康最高,有146万。
基金公司方面,只有建信的基金公司也自购了216万,建信在投资策略上也偏稳一点。
最后呢,再说一说这七位基金经理的情况,先看基本资料:
再具体来分析一下各位基金经理:
01
建信潘龙玲
建信潘龙玲早期在医药企业做过研究员和药品研发,而后加入基金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员工作。
潘龙玲是偏爱交易轮动的选手,2020年换手率高达939%,比如2021年四季度就来了波大换血,前十大持仓新进8只。
目前管理规模只有6个亿,也不会影响她的轮动策略。
不过择时交易并没有让她的业绩很突出,但回撤控制的较好是其优点。
在2021年四季报总结分析中。
建信潘龙玲目前比较看好制药设备、中成药、医疗服务、中药消费品,这类相对低估的板块,并减少了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值耗材和医疗器械的配置。
02
工银瑞信谭冬寒
工银谭冬寒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实力强悍。
谭冬寒从业经历超10年,基金管理5年半,早期在中信担任医药行业研究员,2013年加入工银瑞信,2016年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合作伙伴正是赵蓓。
因为从业时间比赵蓓短一点,咱也可以理解成赵蓓的师弟~
S他的医药健康成立以来是169%,而赵蓓同期前沿医疗是177%。
虽然业绩略逊于赵蓓,但目前他俩的前十大持仓股有八只是一样的。
加上工银共享的医药投研团队,谭冬寒规模更小,预计后续他反超赵蓓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工银谭冬寒去年四季度就说会在成长和价值风格适当做平衡,面对医保政策调整,他四季度也减持了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公司,并加仓上游制造公司。
他的整体仓位也降到了8成左右,在仓位上有一些择时倾向。
不过,他目前仍以CDMO为核心,并依旧看好高景气的CXO板块。
03
中信建投谢玮
中信建投谢玮是经济学博士,虽说专业不搭边,但他在硕士、博士期间都有参与过医药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资,所以也不算门外汉。
谢玮的投资策略是极致的成长投资,超额收益可以,不过他的风控能力偏差,而且他的基金管理年限也比较低,没有经历过大的牛熊市切换,所以选谢玮建议可以适当分散持仓一下。
04
信达澳银曾国富
信达澳银曾国富和之前提到的基金经理不同,属于老炮型全能基金经理,能力圈涉科技、制造、消费、医药等多个领域。
曾国富从业经历近28年,做过审计经理、研究员、分析师、投资经理、总监等等,基金管理超12年,履历很丰富。
不足之处是,他管理的基金比较多且杂,有8只,包含新能源主题和医药主题还有泛主题,其中1只为医药基,所以他对单独的医药板块专注度可能相对较弱。
05
大摩王大鹏
大摩王大鹏是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做过大学教师、基金公司研究员、助理、总监、基金经理等等,履历丰富。
他的投资范围也比较广,医药、消费、港股等等,所以专一性方面也可能不够。
王大鹏的风格和葛兰、赵蓓相差不大,都是聚焦高成长板块的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疫苗领域,他的波动和回撤也偏高,但业绩却干不过这两位,性价比一般。
06
天弘刘盟盟
天弘刘盟盟与潘龙玲比较像,四季度降低了政策影响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加仓了部分低估的中药领域,但她是同期几位里面业绩最差的选手,而且生涯年限只有4年,因此并不建议做咱们的第一选择。
07
大成杨挺
大成杨挺是制药工程系硕士出身,2008年加入广发基金担任医药研究员,2012年加入大成基金继续从事医药研究工作,2014年开始管理基金。
虽然近三年医药基的业绩勉强还行,但是他早期回撤控制极差,回撤比兰兰还糟糕,而且至今基金经理生涯指数年化都没有跑赢沪深300,因此也不是很推荐。
好,最后再说下打新方面,其中一些小规模医疗基金,还能有一些额外的打新收益。
我统计了一下,根据去年的打新数据,大约为,建信高端医疗:3.27%,大成健康产业:4.83%,信达澳银健康中国:3.59%,天弘医疗健康:3.71%。
看中打新的,可以重点从这几位里面考虑。
总的来说,以上七位都是医疗行业基金里面小规模+绩优的基金经理,也是各具特色。
从行业专业性上面看,杨挺和谭冬寒是正统科班出身,潘龙玲和刘盟盟是医疗行业研究员出身。
而谢玮是半路出家,后专攻医疗行业投资,曾国富和王大鹏则是综合型基金经理,相对来说,他们在专业深度方面可能要差一些。
如果想追求稳定抗揍的医疗基,可以考虑建信潘龙玲。
如果你风格偏激进,喜欢高风险高回报的医疗基,可以考虑中信建投谢玮。
如果你想选择专业性高,选股能力强,兼具不错回撤控制的医疗基,可以考虑工银瑞信的谭冬寒。
好,这期咱们就大概就说到这。
后续如果有新的优质医疗基金经理,再做补充吧~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蛋姐 @指数基金 @基金 #三类基金逆市飘红,净值屡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