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闲聊五粮液(四)——产品突破在即

来源:雪球 作者:朱酒 2022-02-22 12:04: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闲聊五粮液(四)——产品突破在即)

四、产品突破在即

2020年,全国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比达到了51%,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和15%。虽然今年出现酱酒热,但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酒市场的主流还会是浓香型。

白酒三大香型中,酱香型白酒用的是石窖,石壁泥底,使用前要烧窖;清香型白酒用的是陶制地缸,每次都用清水和花椒水进行两次清洗,这两种香型的白酒重要的是工艺。而浓香型白酒用的是泥窖,对窖龄格外看重,“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窖龄直接决定着浓香型白酒的品质。


五粮液采用“固态续糟、混蒸混烧、跑窖循环、分层入窖”的传统浓香酿酒工艺酿造白酒,具有“一极三优六首创六精酿”的特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极”即工艺条件极端,要求入窖酸度最高、入窖淀粉浓度最高、入窖水份最低、入窖糟醅粘性最大;“三优”即环境优势、老窖池优势、匠人匠心优势。“六首创”指的是五粮配方、包包曲、跑窖循环、沸点量水、双轮底发酵和勾兑双绝;“六精酿”则是指分层入窖、分层起糟、分层蒸馏、量质摘酒、分级存储。

除了茅台比较特殊以外,就整体而言,浓香型白酒的护城河是最宽的。工艺可以模仿,但好窖池不是十几二十年就能做出来的,这也是白酒行业几十年难有新军突起的重要原因。酒窖的年龄,决定了优级酒的出酒率,窖池不到20年基本上产不出优级好酒,20年-50年的窖池优级率大约在5%-10%,50年以上的老窖优级率才能达到20-30%。

五粮液拥有3.2万口窖池,600年窖龄以上的有59口。其中501车间有16口明代老窖池,最早一口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完好、连续使用至今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目前产出优级酒的比例可以达到75%。


和其他白酒企业一样,五粮液的大部分产能都是近20年内扩建的。整体而言,优级酒的比例还比较低。2020年,五粮液产量达到了25952吨,销量为28139吨,吨价为156.6万元;系列酒的产量132879吨,销量为132304吨,吨价为6.3万元。未来,随着新窖池的逐步成熟,优酒率会不断提升,这也是五粮液公司未来营收和利润增长的一个有力保证。

目前五粮液的优酒率大约在15%左右,这决定了大部分产量都是中低端酒。所以一直以来,五粮液都需要解决大量的中低端酒销售问题。在常规的渠道之外,企业也采用了买断和OEM贴牌的方式作为重要补充。

买断经营即商家买断五粮液旗下某一品牌的经营权,商家对该商品全权负责,但品牌仍为五粮液所有。1994 年,公司与福建邵武糖酒公司合作首次推出“五粮醇”品牌,开了业界先河。


OEM贴牌是指酒厂只进行生产加工,成品酒的品牌所有权归商家所有。公司实行 OEM 贴牌模式,主要是为了将低端酒快速消化,并抢占市场份额。1998年,公司分别与北京新华联与湖南浏阳河合作开发了“金六福”和“浏阳河”,这两种酒都成了全国知名产品。

通过各种渠道的齐头并进,五粮液在90年代业绩快速增长,长时间保持了白酒行业营收和利润的第一位置。但由此导致的渠道管理混乱,也严重影响了五粮液的品牌形象,甚至导致各类酒的品质参差不齐。2000年之后,五粮液逐步被茅台全面超越,这和品牌失控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五粮液一直在做渠道的精简和优化。到2020年,系列酒已缩减至38个品牌与360个产品,相较2018年时候的189个品牌与 2269个产品,减幅分别为80%与84%。


目前,公司全面推行五粮液酒“1+3”与系列酒“4+4”的品牌战略。即五粮液酒定位高端品类,系列酒主打中低端品类。其中,五粮液酒“1+3”中的“1”是公司的核心大单品八代普五;“3”分别是超高端产品 501 五粮液、 经典五粮液与低度五粮液。

而系列酒中的“4+4”则集中打造五粮特曲、五粮春、五粮醇与尖庄四个全国性战略大单品,以及五粮人家、百家宴、友酒与火爆四个区域性单品。计划系列酒在2021年销售超百亿,并力争用五年时间将五粮春与五粮醇打造成50亿元的大单品,将尖庄打造成100亿元大单品。预计到十四五末,系列酒营收有望突破200亿元。

主要品牌中,经典五粮液值得格外关注,这款酒经过五粮液精心打造,意图抢占2000元左右价位的市场空间,其成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详情我们会在后面五粮液与茅台的对比篇章中详述。@今日话题      $五粮液(SZ000858)$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五 粮 液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