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多地明确任务目标 力保国资国企一季度“开门红”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江聃 2022-02-23 01: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地明确任务目标 力保国资国企一季度“开门红”)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国资国企是稳增长的“排头兵”“主力军”。目前一季度有效工作时间不到30天,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国资委召开会议,推进全力以赴实现省属企业一季度 “开门红”。值得一提的是,相关工作安排中,扩大有效投资较为一致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基于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企业自身发展的刚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需要加大投资。但也要避免过度投资,特别是举债融资完成收购。

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数据,今年1月份,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近期,河北、黑龙江、甘肃、宁夏等多地发布数据显示,当地国有经济新年首月实现了“开门红”。但国有企业稳增长的压力也不容忽视,1月份,一些地方省属企业已经出现利润增速为负的情况。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对记者表示,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国有企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着实不易。

目前一季度有效工作时间不到30天,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地方靠前发力,早抓快干,力保实现省属企业一季度 “开门红”。如:四川省国资委强调,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基础设施、“5+1”现代产业、产业金融等领域投资力度,力争2022年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要突出提质增效,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强化“两金”压控,加大资产清理和专项治理力度,加快退出高风险低毛利贸易业务,提升经济运行可持续性。

广西省国资委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预算、控减非生产性开支、强化经营管理等有力措施,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工作,确保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一季度利润总额实现7%以上增长目标。同时,还将全面梳理亏损子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举措,有针对性制定扭亏减亏控亏措施,确保2022年亏损企业亏损面、亏损额要比2019年分别下降30%和50%以上,其中一季度亏损面、亏损额要比2019年分别下降25%和40%。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努力实现增长达10%以上、金额482亿元以上。

此外,北京市国资委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座谈会,针对国务院国资委新的考核评估指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安徽省国资委透露,2022年省国资委将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2215”投资行动、布局新兴产业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行动、创建一流国资监管机构行动等“六大行动”,确保企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月份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振了信心。”国企改革专家李锦对记者表示,但从全年来看,国有企业稳增长难度很大。投资是把双刃剑,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明显,但过度投资也会快速抬升负债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留下更多的压力。

谈到处理好稳增长和推进国企改革的关系,李锦表示,今年特别强调风险管控。稳增长首先是稳改革,在今年的宏观背景下,国企改革策略应该有所调整,建议今年多发力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对于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导致国有企业下岗出现社会问题的改革可以放缓步伐。

周丽莎建议,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实改革举措,通过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工作,普遍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绩效考核等市场化用工制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通过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提升国有经济创新力,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积极作用,针对企业存在的短板,引导企业遵循科研规律,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高负债企业实施负债率、负债规模双管控,防止隐性债务、明股实债等虚假降杠杆问题。建立了中央企业债券应急机制,强化到期债券检测,确保不发生兑付风险,防范重大风险,对债务、投资、金融等做好风险处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