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动性充裕,“助攻”银行开年快马加鞭发债!大行更是扎堆大体量补充资本…投资端有何新变化?)
在流动性充裕的“助攻”下,今年以来,作为债券市场优质的发行主体,银行今年以来发债成本明显下降。受访的机构人士认为,年初以来银行发债利率下行明显,这一方面反映出在优质金融资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高等级债券受机构投资者的热捧;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有所预期。
可以预期,今年的流动性环境将对高信用等级发行人在公开市场发债募资更“友好”,发债成本有望维持低位。不过,对商业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而言,有分析认为,目前需更多关注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多元化,特别是去年8月底理财估值整改全面推进净值化后,作为昔日银行资本债的持有“大户”,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资本债的需求有所下降,银行发行人需更多开拓基金、保险等非银行机构投资者。
流动性充裕助攻银行金融债受捧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金融债、专项债的票面利率出现明显下行。记者查阅中债登、上清所网站公布的债券信息显示,以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为例,农发行在今年2月中旬发行的7年期金融债票面利率2.91%,比去年2月发行的同期限金融债利率下降0.57个百分点;进出口银行1月初发行的1年期金融债利率2.08%,比去年相近时期发行的同期限金融债利率低0.58个百分点。
在商业银行发行的诸如绿色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等各类专项金融债中,票面利率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光大银行2月17日发行了股份行今年首单小微企业贷款专项债,规模400亿,3年期票面利率2.73%,创下光大银行金融债发行最优利率。
一银行司库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初以来,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和资本补充工具之所以会出现利率明显下行,主要受市场预期国内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影响。同时,银行在发行的债券通常是优质资产,风险低、收益相对可观,会吸引各类机构投资者认购,尤其是在优质资产荒的投资背景下,资金会更加追捧银行债券。
恒丰银行日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22年第一期金融债,发行规模50亿元,票面利率2.9%,期限3年。恒丰银行就表示,此次债券发行受到银行、券商、基金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追捧,认购倍数高达3.1倍,创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后债券发行最高。
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暴增
投资者结构仍需多元化
除了金融债外,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过去也一直是市场的“宠儿”。进入2022年,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热度继续高涨。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5日,2022年以来共有8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比去年同期多6家;总规模达1001亿元,规模同比暴增近30倍。共有7家银行发行永续债,比去年同期多4家;总规模达880亿元,规模同比暴增超18倍。
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规模的显著放量,主要得益于国有大行发行占绝对大头,这也是相比于去年同期最大的区别。目前除建行外,其它五大国有银行在前两个月均已发行资本补充工具。
从发行规模看,不同于股份行、城农商行几亿到几十亿的规模,大行单家发行规模都在300亿元以上,例如,上述880亿元的永续债总发行规模中,邮储银行有300亿元、农业银行有500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年初永续债发行“积极”,主要是部分银行补充资本存压力,同时,年初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发债融资的成本相对低。此外,国内继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防范潜在风险也推升银行资本补充需求。Wind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发行永续债票面利率均值为4.12%,上年同期为4.8%。
不过,从债券需求端看,银行发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后,也面临着银行理财投资需求下降,需要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类型的挑战。
日前农业银行发行了500亿元永续债,为2021年8月底银保监会理财估值新规后单笔最大规模。据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行离不开159家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投资者结构多元,银行占比64%、保险占比19%、基金、券商、信托及其他投资者占比17%。
银行和银行理财依然是目前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主力投资者,但上述银行司库人士透露,对银行自营投资来说,投资他行永续债由于会消耗大量自身的风险资本,银行自营资金投资永续债会相对少,但会比较青睐二级资本债,因为二级资本债的市场流动性较好。
相比之下,理财产品过去有较高的配置银行资本工具的需求。通过配置低评级信用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底层资产,拉长周期提高收益,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资产的价格波动,满足投资者需求。但自去年8月理财估值新规后,由于资本补充工具期限长,估值波动大,银行理财对其需求也出现边际下降。
“从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行资本工具的情况看,银行理财对资本工具的投资热度确有下降,这在投资者占比中也有反映,因此,未来银行发行资本工具,仍要多注重拓展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丰富投资者类型。”上述银行司库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