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上海自贸区基金:股权投资不避讳热点,但更应关注企业核心基本面)
去年11月底,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旗下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积塔半导体”)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宣布完成80亿元战略融资,十余家国家级及地方一线品牌基金、大型产业投资机构在近百家机构中脱颖而出,成功入股。其中,作为自贸区特色投资平台,上海自贸区基金及其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合计出资5亿元,成为积塔这家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商背后的重要投资人之一。
面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业一级市场持续居高的热度,上海自贸区基金规划总监王建勇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股权投资不避讳热点,但要更加关注热点项目的核心基本面。
“近年来,在国产替代进口的大浪潮下,半导体等行业的周期明显被熨平,市场普遍认为,半导体行业至少可在五年内保持景气度。”王建勇说。
热门赛道估值攀升 不避讳但更加关注企业核心基本面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大多数股权投资机构都在投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在内的硬科技项目,资金的大量涌入,给硬科技一级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建勇:资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估值攀升,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稍微好点的项目,隔一年估值翻一倍非常常见,甚至半年估值翻一倍的都很多。
从长期发展来,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依然向好,以前半导体产业产能扩张、投资等都具有周期波动,但近年来在国产替代进口的大浪潮下,硬科技产业的周期明显被熨平,市场普遍认为,半导体行业至少可在五年内保持景气度。
一方面估值不断攀升,一方面是前景依然向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目前越来越谨慎,要清醒地认识到因流动性冲击带来的投资风险,同时项目投资中更加关注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以及更加聚焦企业的治理,如果企业能保持快速增长,哪怕有一定的泡沫风险,长期来看安全性也更高。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投资热门硬科技项目的策略是什么?
王建勇:我们尽量不去凑热闹拼价格,而是发挥我们的优势,包括为企业提供地方资源对接、行业资源对接、产业生态圈资源对接等,从而可以拿到一些估值比较合理的硬科技项目。
有些项目基于各方面因素,估值不太高。比如,有些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前面融资估值太高,一旦企业发展没有预期中那么好,后面投资机构不认可估值,资金拿不到,估值又很难降,到时企业自身就很被动了。
我们总的投资基调是不避讳热点,因为几个硬科技赛道都很热,但同时要更加关注企业核心基本面,关注其发展空间、核心技术壁垒、竞争格局等。对于一些在产业链中处于特殊地位的枢纽型、节点型项目,我们会通过多轮投资等方式持续加码支持。
证券时报记者:上海自贸区基金目前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情况如何?
王建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是上海自贸区基金着重布局的赛道之一。我们在2016年初投资了中微半导体,之后又增加投资了一轮,这也是上海自贸区基金投资的第一个半导体项目,那时半导体项目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热,很多项目亏损很严重,属于市场不愿意投的冷门行业。事实上,当时上海的创投机构尤其是国资背景的创投,在投集成电路项目时,在市场上引起的关注度仍然较低,外界的聚光灯更多的是打在互联网平台等热点项目的投资上。
在投了中微半导体后,上海自贸区基金就围绕着产业龙头,与集成电路产业建立深度链接,先后投资了翱捷科技、芯龙技术、中科飞测、康希通信、睿熙科技、中欣晶圆、富乐德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类比科技、先锋半导体等企业。
其中,仅2021年一年围绕半导体产业链已投资了十几个项目,而近三年在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投资量已超过20亿元,其中大部分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的芯片设计与制造、半导体设备及关键部件与材料等细分领域优秀企业。
未来,上海自贸区基金仍将深耕自贸区,聚焦半导体等重点硬科技产业,重点投资相关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成长期优质企业。
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 管理规模已超百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与其他股权投资基金相比,上海自贸区基金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王建勇:上海自贸区基金发起于2014年底,2015年中正式启动投资运营,是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基金由财政部所属金融控股集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及自贸试验区核心功能开发主体共同设立。
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在国家战略这个大的基本面上做投资的文章,概括起来,上海自贸区基金这几年一直践行的是“两个聚焦”,一个是聚焦重点区域,就是自贸区和长三角,一个是聚焦重点行业,也就是硬科技的科创产业。我们把这两条主线比喻为经线和纬线,经纬线的交汇点就是我们要重点投资布局的项目方向。
上海自贸区基金成立之初的功能定位之一即是深耕自贸区、服务长三角,其中自贸区以上海自贸区为核心,业务主导方向是在自贸区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寻找和创造科创产业的投资价值。团队看项目也是更多聚焦自贸区,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同时辐射长三角。
去年,我们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了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全力呼应临港新片区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前沿科创产业集群的国家战略,充分践行“两个聚焦”的投资策略,围绕新片区科创产业深度投资布局,已投资了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十余个项目。
这些年,热门赛道的热门项目实际上多数也是在长三角区域。去年,上海自贸区基金还设立了聚焦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长三角科创主题投资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基金的业务开展情况如何?目前管理的规模如何?
王建勇:上海自贸区基金秉持主题基金功能使命,聚焦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区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科创产业开展精品投资,截至目前,累计管理规模已超百亿元。
就上海自贸区的布局来看,目前上海自贸区基金建立了“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三区联动的产业投资组织布局:2018年建立了陆家嘴金融城与张江科学城“双城辉映”服务基地;2019年又设立临港新片区事业部并设立新片区运营中心,服务团队本地化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上海自贸区基金如何助力自贸区发展,能否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王建勇:作为扎根自贸区的特色投资机构,上海自贸区基金以网格化开展深耕投资的同时,突出强化与区域的投资招商联动。基金推动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头部企业对接落户上海自贸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并推动多家重点持牌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落户陆家嘴金融城,持续助力上海自贸区进一步集聚产融优势资源,提升产融活力和能级。上述企业在自贸区累计投资规模近百亿元,这应该算是我们通过投资助力自贸区产业发展的一个具体的切面展示。
证券时报记者:除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外,目前,上海自贸区基金关注的投资赛道还有哪些?
王建勇:上海自贸区基金主要关注四大赛道,除半导体集成电路外,还包括生物医药(包括高端医械)、智能科技与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
其中,新能源方面,呼应能源革命趋势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宏观政策导向,以及上海特别是临港新片区打造氢能产业集群,上海自贸区基金围绕氢能产业链特别是下游应用环节,已重点投资布局了电堆及双极板、膜电极、碳纸等多个关键零部件领域,同时强化与新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龙头的深度合作,积极融合构建绿色投资生态圈。
相比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已步入收获期,氢能行业的股权投资仍处于导入期前期,整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国家的政策催化以外,还需要产学研和投资界的共同努力,这也是资本助力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