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李宇嘉:楼市距离回升还有一段距离,政策端目标不是救市或救企业

来源:金融界 作者:李宇嘉 2022-02-26 14:17: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李宇嘉:楼市距离回升还有一段距离,政策端目标不是救市或救企业)

来源:金融界

作者:李宇嘉

01.

人是短视的,只看当下,都想回到往日的繁荣时光里。短期来看,楼市下行,对谁也没好处。所以,盼望楼市回升甚至反弹的人很多。当政策纾困时,都将其与过去类似的场景进行比较。但我们要有清醒认识。首先,纾困也好,刺激也罢,都在需求端,但不要过分夸大效力。

比如,“降首付”确实是为了“稳楼市”。因为,内地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阴跌了2年多了,库存积压叠加人口外流,这时候还坚定要买房的,只有刚需。比如返乡置业的骑手小哥。于情于理,“降首付”是合理的,但谁也没考虑到增加月供的压力,希望他们一切安好。

其实,明面上银行“降首付”不算什么,暗地里的“分期首付”、“一成首付”早已风起云涌。为了回笼现金流,开发商垫首付比较普遍。据悉,包括深圳在内,“一成首付”已不再稀奇。

其次,“降利率”,更多是新增楼市需求不足,而按揭额度增加的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累积的按揭申请件处理完以后,新增的市场需求有限。简单讲,资金供应多了,利率就下来了。据悉,经营贷政策宽松了,也无人申请。就连市场很好的上海,近期都要求“保证房贷增速”。

02.

说明什么问题呢?当下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孱弱,这不是周期性的!

一是,疫情常态化多点散发,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这些家庭劳动力主要在服务业行业就业;

二是,新增购买力在减少:

近年来,每年毕业大学生超过了千万,但部分通过学校与毕业生签订临时性就业保障合同来缓解压力。2021年1-11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4%下行至5.0%,表明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内16岁-24岁的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却由12.7%上升至14.3%。

三是,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乐观预期下降,导致购房延后或迟迟不定;

四是,增量购房者,很多有购房经验,或身边人有购房经验,对楼市本质和风险有了一定认识;

五是,货币宽松,刺激的是豪宅型改善:

当政策开始纠偏,特别是信贷投放增加、利率下降,最先好转的,就是本地高端改善需求。主城区100平米以上的改善新盘,交易比较好。近期,广州天河、白云、荔湾、越秀的高端新盘,卖的都还可以。所以,当下与2020年疫情后有点类似,预期好转,最先回升的就是豪宅。

但是,本地富裕一族驱动的豪宅改善,其容量是有限的。一方面,该改善的,基本在近年来都改善了。其他人,或受生意不景气的影响,或对当下楼市风险有新认识,也不太愿意出手。

也就是说,当下只是一小块楼市在回升,这是个“小众市场”,整体楼市并未呈现回升的态势。特别是,受二手房市场不景气和价格下跌,交易周期拉长、交易对手减少,一般改善型需求(或称“刚改”、“卖一买一”)难以实现。广大新市民、外来人群的购房需求未转化为现实。

03.

近期,我在珠三角某热点三线城市调研,发现开盘“成交几套”的情况很多,甚至还有“零成交”的。据悉,很多城市连续两周“0新开”。显然,市场距离回升,还有一段距离。从去年四季度,政策就开始纠偏,信贷额度宽松、利率降了,国家和各地的暖风不断吹,为啥市场不回暖?

因为,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要看到这“四个回不去了”:

一是,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回不去了;

二是,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乐观预期,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了;

三是,开发商加杠杆“快周转”和购房者“加杠杆”炒房,回不去了;

四是,地价对房价的推动,回不去了。

需求端的这种巨变,直击开发商的营销底线。据说,深圳主城区罗湖出现15%佣金的一手房。总价400万元起、最高3328万元的办公产品,成交一套佣金最低60万元起,最高500万元。即便这是个案,当全民营销,4%-6%的佣金费率,在深圳很常见,可见当下购买力之弱。

当下,还要重视供给端的冲击。

民企信用风险爆发的传导效应,还未结束。地价推动房价上涨,这是前两轮楼市回升的因素,但民企信用风险继续存在,传导至土地市场,导致流拍和低地价,还在发生。截止2月22日,今年以来CRIC重点监测的98个城市流拍率达20%,其中1月流拍率接近25%的高位。

图:2022年1-2月住宅用地招拍挂流拍率TOP10城市

信用风险除了在土地端的传导,在销售端,开发商“要钱不要货”的销售行为,导致了大幅度的打折促销,对片区房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市场本来就低迷,一旦周边有竞品在打折,其他开发商只有“被动跟进”的选择。这对于疲弱的楼市市场预期,有比较大的冲击。

供给端的冲击,传递到需求端,就是房价还会下降的信号。

供给端的冲击,还远远不止于此。这几轮楼市起起落落,对购房者是一个教育和“再教育”的过程。他们自己或身边亲朋都有参与房子买卖的经历,不再轻信过去那套营销话术。开发商和渠道方合谋,炒作规划蓝图,驱动房价上涨预期,带动需求入市的模式,很难奏效了。

因为,很多城市新区规划并未落地,公共配套也不完善。更夸张的是,房子都已交付了、可以入住了,但小区通往外面主干道的道路都没修好,导致片区实际入住率很低。实打实的感受,经口口相传,就导致后续的购买力用脚投票。近期,这些区域的房价,明显在下跌。

04.

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负责人表示,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时隔几年,管理层再次强调满足改善性需求。

一方面,很多城市,改善需求确实是主力;另一方面,改善需求能带动房子循环,比如“卖一买一”的置换需求,这样的连环单能带动多套房屋交易,这也是行业良性循环的重点。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希望需求端能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唯有此,才能解决供给端的冲击。

目前,民企融资困局并未获得改善,无论是开发贷,还是债券发行,金融机构显然还很谨慎。近期,民企多笔ABS、信用债借新还旧终止。货币宽松了,但资金在往央企国企走。对央企和国企来说,货架上的资产包太多,有得挑有得选,“招拍挂”性价比也高,他们不会贸然出手。

而且,近期央行和地方的政策纾困,貌似让很多民企又看到了希望:“再撑一撑,春天就来了”。所以,有的不愿意割肉,不愿意把优质资产拿出来买。由此,就造成供给端冲击持续存在。当楼市需求面好转一些了,无论是民企开发商自救,还是收并购,条件都会成熟很多。

因此,国家政策调整,目的是很强的,创造让行业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当又是极其小心的,担心房价再次上涨,让当下畸形的需求端,疲弱的消费和内需,扭曲的经济结构雪上加霜。因此,住建部再次强调“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协调性。”

总之,政策端的目标很明确,保稳定、保行业,而不是救市或救企业。政策端不会放大招,需求已不复当年之勇,供给冲击还会继续存在。楼市低位徘徊的局面,可能要贯穿上半年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