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月份消费品调研)
这个月陆续调研了北京不少零售终端的消费品(主要是食品饮料)表现,如小区周边,中关村海淀黄庄站、国贸、天通苑、8号线北土城站,涉及国内占有率较高的大卖场,永辉、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物美,和711、便利蜂、物美多点等全国连锁便利店及众多非连锁便利店(夫妻店)。本文仅代表我当时看到的有限终端的情况,不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不作为投资依据。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简短的名词解释,第二部分内容较多,涉及具体消费品和零售终端的观察,第三部分是思考观察结果背后的规律,及以后应如何调研。全文约2900字。
终端占有率,按货架面积计算,高占--50%以上或明显超过对手,中占--30%左右或与对手差不多,低占--10%左右或比对手少很多。
销售快慢,按生产日期距今时间/保质期进行统计,例如保质期1年的产品,慢销--6个月以上、中销--3-6个月、快销--小于3个月,其它保质期的以此类推。
高端方便面(袋装3元以上或桶装5元以上)占比较低,大卖场和连锁便利店里占比接近低价面,其中汤达人最多,康师傅的汤大师正在新入,势头很猛,比汤达人略便宜,快销,铺货略少,再其次农心(主要大卖场)。合味道在各渠道铺货低,售价比康统小桶贵10%,中销,非连锁可忽略。
海底捞(指上市公司颐海国际产品,下同)自热火锅份额很高,自热米饭自嗨锅中高占,莫小仙海底捞开小灶(统一的)略少。
茶饮料:康师傅统一高占,农夫雀巢等中高价茶饮(500ml > 5元 或 250ml > 3元)中占。蛋白质饮料:六个核桃、AD占比较高,夏进大多有铺货,李子园低占,这两个都是中销。能量饮料:魔爪(可口可乐旗下)铺货多,东鹏除了沃尔玛,其他基本见不到铺货。
安井鱼糜产品高占,肉制品中高占,都是快销。虾中低占(虾丸多虾滑少)。三全海欣中占,虾滑比较分散,另有鲜美来、海天下等品牌。三全低价低质(指鱼肉牛肉等的含量),与安井都是快销。海欣同价同质,其子品牌鱼极同质且包装好贵1倍以上,销量都不如,说明安井规模(品牌)效应明显。火锅饺海霸王高占,安井低占。预制菜低占。
早餐米面(手抓饼馅饼红糖糍粑等)三全思念高占,安井低占快销,并在进军汤圆等传统速冻。
永辉、沃尔玛都在大规模后向一体化(即侵蚀自己供应商的份额,具体为售卖贴牌产品),尤其是永辉。
永辉大力转型仓储式,效仿沃尔玛(超大货架或堆头居多、宽过道方便大批量采购)。
大润发、物美、家乐福的转型则不明显。但都在推社区超市,微信小程序快速下单。永辉有投资机会?
火锅底料蘸料,海底捞高占,好人家(属上市公司天味食品)总体中占,其次红太阳、桥头、呷哺等。中式调料已有一定规模,比较分散,海底捞、呷哺、眉州东坡、家乐、川南、吉香居都在进入,总体看,中式复合调味料竞争很激烈,好人家这种做火锅料的,川南吉香居家乐做一般调味品的,都在横向扩张,海底捞呷哺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也都在后向一体化。
仲景香菇酱中低占,原味香辣味快销,其他中销,剁椒酱贵于坛坛乡,销量弱,成都红油/上海红油在铺货。
劲仔大卖场铺货还可以。
每日坚果的赛道越发拥挤了,加州原野,物美良食记,永辉自有品牌都在进入。沃隆、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线上品牌,线下发力明显。
海天在发力零添加,料酒、蚝油,酱油,米醋一起上。
奶酪竞争激烈化,伊利用渠道优势侵蚀妙可蓝多,份额接近,妙飞也在进入和广告促销(一直播报全国销量领先),百吉福大卖场里看起来不占优,跟别家差不多,连锁便利较多。
卷纸不好说,貌似越大的超市品牌越分散,占有率大致是心心相印 > 维达 > 洁柔/清风 > 斑布/得宝/金鱼/竹π,都是全国建厂,清风都有近20家工厂,天津生产(运输成本高会导致投资负现金流居高不下),沃尔玛贴牌产品很多但卖的慢。
小袋装乌江榨菜主要品类价格2.8/2.9,个别3.2/3.5如微辣口味,快销,而京东上基本是3.5元左右。方便面也是如此,低价的袋装面5连包(不含大食袋)与标准容量桶装面分别12.5元与4元左右,而京东上是13.9元和4.5元左右。可见食品涨价潮尚未完全传导至终端。
周黑鸭竟然是成盒售卖,鸭子不同部位、不同口味、不同重量分成若干组合。这样灵活性大大降低,会让消费者选择大大受限。鸭脖口味仅甜辣、五香和麻辣(介绍说微麻微辣),无微辣口味。300克鸭脖35元,感觉包装与口味的普适性大大受限。绝味鸭脖24元半斤,而去年5月份仅21.4元半斤,去年十一前后半斤约22元多,貌似涨价幅度超过以往年均。煌上煌鸭脖41元一斤左右,有可能尚未跟进提价,需要跟踪观察。
沃尔玛下架新疆产品证明是实锤。店里红枣仅宁夏陕西,无新疆的。苹果陕西山东,无新疆的。小程序搜不到新疆或新疆大枣,能搜到山西或山东,搜不到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搜不到(新疆的的)天润。
出乎我意料的是,生意似乎未受影响。周一下午四点左右,人流跟去年夏天周五晚上差不多。
是否要调研多家不同的大卖场(非常辛苦)?
取决于各细分品类在不同品牌卖场铺货是否一致。总体来说,推出时间久、渗透充分的品种,在各家卖场比较一致。例如高端方便面与自热火锅、火锅调料、卷纸/抽纸、需要煮的传统速冻米面(汤圆、饺子、馄饨)、速冻鱼肉丸/鱼豆腐、低价茶饮(500ml<4元/250ml<2.5元)与碳酸饮料、低价(定义同茶饮)与送礼属性甜乳、袋装榨菜,而推出时间较短、渗透不足的品种,不同卖场的品牌份额分布差异较大,如自热米饭、中式复合调味料、湿纸巾、免煮的新式速冻米面(手抓饼、馅饼、红糖糍粑、披萨等)、速冻牛肉丸、虾丸、虾滑、蛋饺等、中高价茶饮、非送礼中高价甜乳与能量饮料。这说明,对某个品类是否要调研不同卖场,还是看该产品处于生命周期哪个阶段(新生、增长、成熟、衰退),反之亦然(可用于判断发展空间),这是因为在产品的成熟或衰退阶段,标准和质量、售价都已经稳定,同时出于从众心理、营销(广告)分销(渠道)的规模优势,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和价位已经基本固化,终端即使逆流而动,也会得不偿失(浪费上架面积)。反之在新生与增长阶段,品牌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往往占据某些区域某些品牌商超/连锁便利的高份额,零售商也扒拉好小算盘,试图分一杯羹。
另外,同一细分赛道的不同产品也会明显不同,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他们发明推广的时间是先后不同的。
低成瘾性的产品,所属品类的大厂商,也可以利用品牌和分销优势,后来居上或与先发者持平,例如康师傅的汤大师。注意,此规律仅限低成瘾性的。
即食类产品注重便利店(如软饮料休闲零食),其他产品注重卖场(如调味品、生活日用品)。卖场多看一类地段(卖场的零售份额稳定,人流量大的地方数据更真实),便利店多看大型社区周边(便利店的份额过于分散,一类地段仅有全国连锁的服务与定价才能支撑,仅看他们的消费品份额会失真)。
同一商品,因为体积大小和是否易碎,消费地不同时,运输成本的变化也会或大或小,导致在区域市场上性价比发生变化。例如湖北襄阳的卧龙锅巴北京售价,几乎超过华中华东1倍,而有友凤爪和乌江榨菜区域售价相差不大。
媒体报道常给我们错觉,退卡潮的报道并不能说明沃尔玛就没人去了。远超同行的丰富品类(如北京线下难觅的广州酒家速冻产品和韩国必品阁水饺--京东销量惊人,有球友告诉品质最好),部分品类售价甚至低于京东,都会给消费者巨大吸引力,消费者的身体可能比口号更诚实。
@今日话题
$安井食品(SH603345)$ $颐海国际(01579)$ $永辉超市(SH6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