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汇丰银行王冬胜:向净零排放转型必须兼顾"公平",同时做到务实)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兼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总商会主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就金融支持“双碳”目标落实以及乡村振兴提交了相关建议。
在金融支持“双碳”目标落实方面,王冬胜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实体经济的所有行业都需要遵循以科学为基础的低碳转型路径。
“作为所需气候融资的提供者和促进者,金融业通过与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在支持转型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王冬胜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虽然“净零”目标将帮助各个国家确定可持续发展路径,但还是需要从成本、社会和行业接受度等方面做出权衡。
“因此,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过程必须兼顾‘公平’,同时要做到务实。”他强调。
提高低碳转型协同效应
王冬胜在提案中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实体经济的所有行业都需要遵循以科学为基础的低碳转型路径。作为所需气候融资的提供者和促进者,金融业通过与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在支持转型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在金融支持“双碳”目标落实方面,王冬胜具体建言如下:
一是,建议提升经济主体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推动市场参与。建议金融机构加强与相关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及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通过推动相关资源。数据及分析工具的共享,帮助企业提升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增强低碳转型的协同效应。”王冬胜建议道。
二是,建议金融机构推动实体经济企业和利益相关各方的合作帮助企业评估气候变化影响,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在设定高能耗行业风险敞口和退出计划及时间表时需兼顾“公平”。
“在充分理解企业转型的现实条件和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其自身的减排目标、加速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等因素,帮助企业设定与科学减排路径相一致的预期目标。”王冬胜指出,金融机构要协助企业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应对气候风险战略方案,并制定融资解决方案助其落实。
三是,建议加快探索转型金融产品,弥合传统绿色融资和可持续融资之间的差距。 对于重工业、制造业和农业等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型路径尚不明确、融资参与程度仍较低的行业,金融业需要探索提供更多类型的转型融资产品,如拓展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供应链融资和贸易融资等。王冬胜表示,这些产品都可与气候相关的KP挂钩,激发带动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公共和民间投资。
四是,建议积极推动制定包括所有低碳转型活动在内的更广泛的产品定义,助力填补融资缺口。 王冬胜举例称,可以借鉴“以金融加速可持续发展转型基础设施(FAST-Infra)”倡议的做法,创建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标签,使项目投资人、开发企业和所有者能明确了解基础设施资产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激励政府和开发企业设计更多以可持续发展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另一方面鼓励在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采用更高标准”。
兼顾“公平”,做到“务实”
在推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平转型”也是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基础来进行科学性评估。同时,还要对于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权衡。
王冬胜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虽然“净零”目标将帮助各个国家确定可持续发展路径,但还是需要从成本、社会和行业接受度等方面做出权衡。“因此,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过程必须兼顾‘公平’,同时要做到务实。”他强调。
以欧盟为例,其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净零路径提出不再批准油气田新开发项目,也不再批准煤矿新建或延期项目。这意味着,若这些行业无法将资本重新部署到可再生能源,将面临快速淘汰。与此同时,受到全球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供应短缺影响,2021年以来,欧洲能源价格飙升,令许多欧盟国家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净零目标不能一刀切,要兼顾不同群体和行业的减排责任和减排能力,也要考虑到被淘汰行业受影响员工的过渡安置等问题。”王冬胜进而指出,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充分理解实体企业转型的现实条件和挑战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减排目标、加速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等因素,帮助企业设定与科学减排路径相一致的预期目标,协助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应对气候风险战略方案,并制定融资解决方案助其落实。
不过,由于当前转型金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或标准。王冬胜也表示,从政策或监管层面,需要尽快明确“转型”的定义、绿色分类标准和转型分类标准,以评估特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某项气候或环境目标。
“此举不仅将提高市场透明度,提振投资者信心,降低‘漂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并有助于增加资本流动。”王冬胜表示。
支持乡村振兴
除了关于金融支持“双碳”目标落实的相关议案,王冬胜在本次政协会议中带来的提案还就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第一,建议采取更多措施支持青年创业。为乡村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培训。王冬胜指出,要提升其创业知识,企业管理和营销等能力助力创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并建立机制,促进具备相应能力的创业带头人带领小微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发展。
第二,建议加大扶持乡村特色产业。例如,通过专业支持、市场化运营电商运营等能力建设培训和提供外出学习等机会,提升集体经济和创业者品牌意识和营销推广理念,拓展营销渠道,做到在已有资源基础上持续性地开拓产品种类和市场渠道。
第三,建议基于生态系统方法准则,建立乡村生态基础设施技术指标体系,以指导建设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网络。“中国城镇化率虽已超过60%,但广大乡村地区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载体。”因此,王冬胜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编制以生态系统方法为准则的农村生态基础设施技术指标体系,用以指导建设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网络。
第四,建议在乡村发展规划中推广生态系统方法的应用。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被作为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的主要考虑目标。“在保障基本农田生产功能,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乡村发展规划应有利于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扩大和生态系统完善,有利于引领农村地区水、田、林、草生态系统的管控和营建。”王冬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