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行理财薪酬体系 想说“弹性”不容易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筱攸 2022-03-08 02:3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银行理财薪酬体系 想说“弹性”不容易)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银行理财从业人员,最近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儿苦。

拿着受限于银行体系、缺乏弹性的考核薪资,面对着净值回撤容忍度远没有基民高的客户,却承担着与公募一样的业绩压力和更严苛的声誉管理,最近不少银行理财从业人员自诩是资管行业最“苦逼”的人。

非标受限+估值整改,两道直接作用在理财业务运作底层逻辑的规则落地后,银行理财的监管实际上已跟公募基金大幅拉平,但弹性的、更市场化的激励仍遥遥无期。

最近,因为股市波动较大,权益产品超半数破净。同时,债市震荡加剧,加之优质非标欠配,又造成部分固收+产品回撤变大——这让不少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怨声载道,舆论对银行理财投研能力的批评也接踵而至。客户经理处理投诉量倍增的同时,埋在银行理财从业人员心里的“苦”破土而出。

都知道发展投研能力要靠人,但如果没有相对灵活的薪酬体系,想留住投研人才,显然就是个悖论。

没有人能否认银行理财子是银行体系里能贯通资金、资产、客户、渠道而作为综合金融支点般的存在,但也没有人能承认银行理财的薪酬激励机制足够有吸引力,或者说具有良好的弹性。从个体的感受而言,不少受访人士说得最多的就是“收入缺乏弹性”。

当然,薪酬待遇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讨论雷区。银行理财子从业人员的待遇都是“背对背”,很难有一个公开的标准来确定这些人的个人薪资究竟在资管行业同岗位中处于怎样的水平。有着公募基金和券商研究所经历之人士的说法,或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的固收投资经理说,他所处公司投资经理人均管理规模大概在300亿元~400亿元。“我之前在公募基金,我们管理上百亿基金的经理不算很多,如果是300亿规模这个级别,公司相应都会给投资经理配一两个助理的。这在银行理财子是不可能发生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助理。待遇的话,据我了解,我们可能只有别人的一半,甚至有的时候一半都达不到。”

另一名有着券商研究所从业经历的头部银行理财子研究员表示,他目前薪资较大券商不能比,但与中小券商非首席水平差不多。“以我本人的经验看,薪酬从数额上没有减少,但就是几乎没有弹性。因为研究成果很难落在实际业绩里,理财的权益配置占比还是太低了。”

还有的观点指出,银行理财子对研究员的自我驱动力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因为它现阶段的投研体系还没有像券商、公募那样成熟,基于周期设置不同的策略,它更多是鼓励研究员个人凭借自己的兴趣去拓展研究边界。长远来看,这种模式不足以支撑银行理财子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在各种论坛上,我们总能听到银行理财子的高管代表直言不讳地分析自己的劣势,比如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技系统相对薄弱、权益市场投研能力与经验不足等。

深究起来,这些现象其实都互为因果,互为悖论。正是因为体制机制不灵活,薪酬激励不弹性,所以更难吸引高端的权益投研人才加盟,而难以吸引人才,那么权益投研能力的短板必然一时难以弥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