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月CPI、PPI同比增速“一平一降”)
本报讯(记者 刘扬)根据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2月份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0.9%,涨幅与1月持平;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8.8%,涨幅较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月CPI涨幅扩大主要原因为春节期间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上涨,以及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能源价格涨幅较大,汽油、柴油、液化气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2%、6.7%和1.3%。此外,受去年高基数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2.5%,带动食品价格下降3.9%,抑制了CPI同比涨幅。CPI除食品外各因素均同比上涨,其中交通通信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同比增长5.5%。”中邮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大朋9日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持平于1月的1.4%,同比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3.9%,波动较小,继续拉动C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较1月提高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和1月拉动幅度也基本相同。
魏大朋认为,“随着猪肉逐步走出下跌周期,猪肉对CPI指数涨幅的抑制作用将减弱,并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于下半年将对CPI指数起到拉动作用。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逐步向下游传导,PPI冲高拉动CPI上涨,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2月PPI环比由降转涨,而在上年基数垫高影响下,同比涨幅连续第四个月回落,但仍处于8.8%的明显偏高水平。
“2月受地缘政治局势升温影响,原油、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冲,是拉动PPI上行的主要因素;而在保供稳价力度加大后,煤炭、钢铁等主要由国内主导的工业品价格涨幅都在收窄,成为下拉PPI涨幅的主要原因。两者对冲之后,2月PPI同比涨幅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9日分析认为。
此外,王青表示,理解当前PPI涨幅高位下行主要有两点。“一是上游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整体上仍处高位。除了近期俄乌局势紧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边际走高外,上年同期这些商品价格基数较低,加之疫情后期需求较快修复,而供应链紊乱状况尚未根本缓解是主要原因;二是PPI下行则主要是受国内政策纠偏后,煤炭、钢铁等主要商品供需矛盾缓解,相关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较快影响。”
魏大朋则指出,尽管上年3月PPI同比大幅上行带来基数垫高效应,但今年3月PPI延续回落势头难度很大,不排除短期拐头向上的可能。未来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及美欧对俄能源出口限制将是影响国内PPI走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