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外部又传来利空,A股能扛住吗?)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集体大幅高开。开盘之后,指数继续保持在高位偏强震荡。午后,指数有所走软,一段回调后维持横盘直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1.22%、涨2.18%、涨2.67%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83家,显示市场情绪偏暖;个股涨跌比3568:971,平均涨幅1.75%,赚钱效应较强,两市成交额10787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7.15%。北上资金净流出逾33亿。
在欧美股市集体大反攻的带动下,昨天大盘的上涨并无悬念,有悬念的只是能涨多少,以及涨势能不能持续,但从涨幅明显大大小于前晚欧洲股市,以及总体高开低走来看,走势似乎并不理想,还是反映出资金的信心不足。
消息面上,由于近期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大涨下,欧元区的通胀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欧央行表示管理委员会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履行欧洲央行追求物价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使命。消息发布后,前一天大幅反弹的欧股再次转跌,几个主要股指跌幅都在2%以上。此外,美国证监会又来搞事情了,通知5家中国公司,必须补充财务资料,否则涉及退市。受这一消息影响,隔夜美股中热门中概股集体大跌。上述消息无疑将使得当前本来就较脆弱的A股市场情绪再次走低,加上今天又是周五,市场情绪通常更为谨慎,看来今天大盘大概率会是一个调整的格局。
虽然市场短期仍较弱势,但拉长一些时间来看市场有望向好。外部因素上,前期A股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有所反映,且目前我国稳增长发力效果逐渐显现,整体冲击不会太大。国内来看,政策面仍以稳增长为主,经济底或将在年中到来,经济面的改善也将带动企业盈利回暖。下半年全A盈利增速或进入企稳回升阶段。估值面来看,经过前期的调整,A股整体泡沫有所挤压,估值持续消化,当前全A估值目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位置,配置价值开始显现。昨天看到海通证券做的一个统计:①历史数据显示,沪深300下跌25%后2年平均涨幅为8%,如果定投涨幅为14%,下跌30%后分别为29%、26%。②历史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指数下跌15%后2年平均涨幅为15%,如果定投涨幅为23%,下跌20%后分别为70%、47%。③这次市场调整时空已很明显,沪深300自21年2月18日以来最大跌幅达到31%,股票型基金指数达到16%。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现在的点位应该具有不错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再结合之前锐叔给大家提供的,关于政策稳增长期两会后指数上涨概率高、涨幅较大的统计,现在不应悲观,而是应该把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保持信心和耐心,转机或许就在不远处。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医药、医疗保健、化纤等涨幅居前,石油、酒店餐饮、证券等逆势收跌。题材方面,新冠检测、光伏较为活跃。
与疫情相关的新冠药、新冠检测等题材在昨天持续走强,其中新冠药概念收获8只涨停及涨超10%个股,新冠检测概念收获14只涨停及涨超10%个股。驱动上,据昨天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3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28例,其中本土病例402例。这是自2020年2月20日单日新增889例后,747天以来单日新增最多的一天。近期香港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对内地防控产生较大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仍实行动态清零策略,采取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②通过核酸检测快速确诊患者;③使用多类药物开展治疗等多种方式。从投资角度,新冠产业链的驱动要素主要是国内和国外防控策略的变化以及产品供给端的进展,从防控政策方面看,全球各国正在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海外国家主要以抗原检测为主,强制免费检测逐渐取消,中国抗原检测还未放开,新冠口服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从供给方面看,目前中国的新冠检测试剂盒(核酸和抗原)、国内外疫苗的产能基本可以满足全球的需求,主要缺口在新冠口服药。具体来看:一、新冠检测方面,抗原检测或将成为未来我国疫情防控的重要补充手段,主要基于以下3点:1.国内抗原检测产品成熟,灵敏度可达90%;欧洲抗原检测已经实行了超过一年,对于疫情防控得到了验证。2.产品产能足够供应,2021年中国累计向海外出口668.93亿元金额的新冠检测试剂盒,企业扩产的周期较短。3.特定的应用场景需要抗原检测快速反应,例如港口、机场、海运等场所为高风险感染新冠病毒的场所,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等流动人员为高风险传播源,这些场所和人群若感染新冠病毒扩散较广,疫情容易快速散播,每日进行核酸成本较高且检测速度较慢,抗原检测或提供较为便捷的管控。二、新冠疫苗方面,截至2022年2月25日,疫苗接种总人数为12.69亿,已完成第三针加强免疫接种人数约5.54亿,未来第三针加强新冠疫苗接种需求约6.80亿人。三、新冠口服药方面,目前已有2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包括默沙东Molnupiravir以及辉瑞的Paxlovid,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中国国产新冠药物RdRp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3期试验,国产3CLpro抑制剂还处于研发早期。后市来看,国内新冠病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的话,新冠产业链很可能继续在市场中发酵,喜欢短线题材的朋友可适当关注。个股机会方面,建议从三个维度进行筛选:1)需求持续性好,2)竞争格局较优,3)传统业务具备估值一定支撑。
昨天光伏板块也有较为活跃的表现,板块内共有11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驱动上,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提出“需尽快将欧洲与天然气分离,保护公民免受高涨的能源价格冲击”,欧洲光伏协会由此提出需更加重视太阳能,上调2030年欧盟光伏累计装机预期至1TW。截止2021年底,欧盟光伏累计装机165GW。根据SolarPowerEurope发布的《欧洲光伏市场展望2021-2025》,2030年欧盟光伏装机将达672GW,折算未来9年年均新增装机56.3GW。本次目标提升至1TW,年均新增装机将达92.8GW,预期上调65%。此前,受俄乌冲突影响,而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国,其出口受到限制,从而欧洲天然气的供应量减少,能源价格迅速走高,欧洲平均电价迅速走高。以意大利为例,其2022年1季度平均电价来到了460欧元/MWh,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30%,其他欧洲国家也类似。欧洲能源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欧洲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必须依赖外界能源的输入;另一方面欧洲天然气发电占比近20%。因而一旦国际局势不稳定,会导致原油、天然气等大宗价格大涨,那么欧洲的能源价格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上涨。关于如何解决欧洲能源危机,3月8日,高盛在一篇研报中表示,欧盟多年来提倡的“气候安全”将被牺牲,未来可能更多依赖煤炭、核能等,总体上允许更多碳排放。但从前述信息来看,未来欧盟的能源线路图重点还是在发张光伏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上,这也是昨天光伏板块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光伏一季度形成淡季不淡的局面,各环节排产都接近满产,一季度有望超预期。展望后续,硅料新产能持续释放,供给端逐渐充裕有望带动下游需求增长。拉长时间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超过200GW,同比增长30%以上。光伏板块经过前期调整之后,目前中期投资价值再次提升,细分板块顺序硅料>电池>硅片>组件。但短期是否是一个好的介入时机,还有待商榷。对于估值相对较高的高成长赛道,锐叔觉得还是等到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且美长债收益率走高这一前期压制因素减弱后,在进行中期逢低布局或许更为妥当。
操作策略:
受隔夜欧美股市大幅反弹带动,昨天大盘如期大幅高开,但此后呈现滞涨状态,还是反映出资金的信心不足。消息面上,外部又传来利空,加上临近周末,市场情绪通常较为谨慎,市场短线回调的概率较大。阶段性来看,当前国内政策稳增长预期明确,历史上政策稳增长期的两会之后均有不错表现,外部短期冲击过后,市场信心也终将逐步恢复,大盘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中期来看,今年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