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双针探底意味着什么?)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上周五早盘三大指数受外围市场影响集体大幅低开。开盘之后,指数震荡回升,但后继乏力,再次回落并创日内新低。午后,指数再度尝试反弹,这次市场信心有所回暖,此后呈现持续震荡走高态势并先后翻红。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41%、涨0.62%、涨1.15%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68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2895:1598,平均涨幅0.74%,赚钱效应排偏强,两市成交额10502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2.65。北上资金净流出逾50亿。
内有前一天高开低走对市场情绪的打击,外有欧股及美股中概股大跌的冲击,上周五大盘在上午低迷的表现实属情理之中,不过下午的走势却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在北上资金继续大幅流出下,三大指数最终能收复失地并全部收涨,反映出内部的杀跌动能在一步步的衰减,而多方力量正在一步步的增强。
上周北上资金呈现大幅流出态势,单周363亿的净流出金额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对此,锐叔认为这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即将正式落地的缘故。因为一般来说,面对美国的加息政策(美元资产利率上升带来吸引力的增加),同时考虑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大部分国家的货币都会贬值。比如,上周五美元指数就涨了0.62%报99.13,非美货币普遍下跌,欧元兑美元跌0.6%报1.0912,英镑兑美元跌0.35%报1.3039,澳元兑美元跌0.86%报0.7293,美元兑日元涨1.01%报117.31,美元兑瑞郎涨0.47%报0.934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305个基点报6.3588。但影响人民币汇率从而间接影响北上资金流向的因素,并不只有资金的利率,在中长期趋势上,中国和欧美的经济趋势差异应该更重要,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得更好,对于国外资本来说,人民币比美元就更加值得信赖。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半月前就达到了两年来最高,这实质上反映的就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的态度。而且锐叔在周末还看到一个消息,说李嘉诚家族正在抛售旗下英国资产,这恐怕也是反映资本的一个信号。因此,从大方向来说,北上资金不但不会撤离,未来有望继续对A股保持流入态势,短期只是受美联储加息扰动而已,对此不必有过多的担忧。
要保持对北上资金在内的各路资金的吸引力,关键因素还是为我国经济的宏观基本面,也就是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么回到国内,最新公布的2月金融数据显示:2月社融增量1.19万亿,同比少增5315亿元,预期是2.22万亿;存量同比增速仅10.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拖累金融数据最主要的是居民房贷骤冷——2月居民中长贷净减少459亿,同比少增近4600亿,为2007年公布月度信贷结构数据以来首次负增,这说明房地产还在给经济“拖后腿”。此外,近期国内多地爆发疫情,一些地方采取封闭式管理,也会对经济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这意味着要实现两会定下的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或将加大,当前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以刺激需求、稳定信贷投放,财政政策大概率也会进一步加码,这对股市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目前技术上,上周三和周五形成“双针探底”之势,且重心明显上移,阶段性底部已现雏形。这里再次重复上周四早评中的一段话:“沪指3个多点的大长腿历史少见,上一次超过3个点的大长腿是2016年的1月27日,之后直到当年的11月29日,走了10个月的上升趋势。这段历史会重演吗?锐叔觉得,未来不一定会出现2016年那么长的一段上升趋势,但阶段性应该是见底了。”
板块和热点方面,上周五盘面上,行业方面,医疗保健、农林牧渔、证券等涨幅居前,电力、建筑、石油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新冠产业链最为活跃。
果然如周五早评中预计的那样,新冠产业链继续在市场中发酵,其中最热的两个分支,一是新冠检测,板块指数涨超5%,板块内共有24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二是新冠药概念,板块指数涨超4%,板块内共有12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新冠产业链再度受到市场资金关注,主要跟近日国内多地发生的疫情有关,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据,3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感染者3122例,创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单日新增最高纪录,其中本土确诊病例180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5例。而新冠检测之所以能成为新冠产业链最热分支,一是各地疫情带来大量的检测需求,二是市场博弈我国对抗原检测政策放开的预期,结果在这一预期在周末就迅速落地。3月11日,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正式提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目前新冠检测主要分为三种手段:(1)基于分子层面的核酸检测;(2)基于免疫学层面的抗体检测;(3)基于免疫学层面的抗原检测。之前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也是金标准,是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检测手段。但核酸检测开展条件高,检测时间长。抗体检测检测时间短,但检测窗口期靠后,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和治疗康复评估。抗原检测虽然在准确率上略低于核酸检测,但居民可以按照产品说明书指示,自行采集前鼻腔拭子或者鼻咽拭子样本,在居家环境下使用,通常等待时间约15-20分钟;使用该产品无需去医院,可以省去排队、挂号、等待检验结果等环节,在便利性上具备显著优势。在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组发布关于抗原检测应用的通知后,第二天国家药监局迅速发布通告,批准了五款新冠抗原产品自测应用申请变更。自此五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截止目前已有多个平台准备开始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3月12日晚间,老百姓大药房、高济健康、怡康医药等连锁药房、多家医药电商平台发布消息称,自测产品将在当天首发或近日上架销售。3月13日,美团买药已经率先上线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据体验,用户登陆美团App或美团外卖App进入买药频道后,即可在页面内进行购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也纷纷开始准备产品线上预售和首发。对于抗原检测未来的市场空间,机构众说纷纭,乐观者预计单月市场空间就或达260亿元。根据海外应用的经验来看,抗原检测产品在欧美国家的常见应用场景包括社区检查点的新冠检测以及身体不适人群在家自测。但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防疫措施、政府采购力度不同,目前抗原检测需求呈现出欧洲冷美国热的局面。所以今后国内市场空间到底多大,可能还要看疫情发展、政府采购力度等因素,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这些并不重要,当前是只要有故事可讲,就会受到市场追捧,而且周末众多机构研报对此嗨吹,短线上热度应该低不了。不过,一致性预期过高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炒作,参与起来反而有难度,一线的几个龙头恐怕是追不上了,就看一些扩散方向能否有相对低吸的机会。
周末还有个新政策值得关注,那就是: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国家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公示期至2022年3月17日;同时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新规将于5月1日起生效。新规相较之前的政策主要有以下改动方向:1.禁止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超市场预期,但是可可提取物、柠檬油、椒样薄荷油等仍然在列,口味上仍有一定的可调配空间;2.提高电子烟产品上市销售门槛,并强化持续性监管:取消原本的产品登记制度,改为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需专业机构进行技术审评,并建立电子烟抽检抽测制度;3.减轻仅用于出口的电子烟产品的监管力度,利好电子烟海外出口:比如删除“生产不在中国境内销售、仅用于出口的电子烟产品的企业,应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产品登记,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4.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权力有所扩大:比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对非法运输电子烟产品、雾化物和电子烟用烟碱等的活动进行检查、处理;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中止平台交易资格;5.加热卷烟纳入卷烟管理;6.雾化物应含有烟碱(注:本条摘自《电子烟》国家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7.专卖店转向集合店:电子烟零售企业或者个人不得排他性经营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总体来看,监管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最釜底抽薪的是,新规只允许电子烟烟草口味,减少调味类添加剂是以防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但这会极大影响电子烟的销售,因为目前电子烟市场中,烟草口味仅占有5%左右,其它口味占比95%左右,冲击会比较大。上周五雾芯科技在美股暴跌36%,上市一年多从35美元跌到1.49美元,跌幅高达98%,市值几乎跌没了。这里面有中概股持续大跌的拖累,也有电子烟利空不断,行业监管愈来愈严的原因。电子烟板块短期冲击难免,不过,从长期来看,将有效推高行业门槛,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利好行业上下游龙头企业。这方面可以参考美国FDA发布口味禁令后,市场短期下滑后企稳回升,短期阵痛过后,行业格局也将持续优化,且出口市场前景明朗,龙头企业长期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操作策略:
尽管盘前遭受受隔夜欧股及美股中概股大跌的冲击,但上周五大盘能够低开高走并最终收涨,反映出当前内部的杀跌动能在一步步的衰减,而多方力量正在一步步的增强。技术上,上周三和周五形成“双针探底”之势,且重心明显上移,阶段性底部已现雏形。阶段性来看,当前国内政策稳增长预期明确,历史上政策稳增长期的两会之后均有不错表现,外部短期冲击过后,市场信心也终将逐步恢复,大盘也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中期来看,今年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