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言自语:聊宽基指数,说16只指数基金)
#老司基硬核测评# 指数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被称为“指数基金之父”,他于1976年8月31日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
约翰·博格在专门谈指数基金的著作《投资稳赚》中说:“成功的股市投资策略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拥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坐享市场通过股利和收益增长所带来的全部回报。”“一旦你领悟到金融市场的真实运作方式,就会发现,要收获属于你的那份收成,指数基金是唯一有效的投资方式。”
约翰·博格说的“以极低的拥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成功的股市投资策略”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宽基指数基金”。
如今,“宽基指数基金”早已被广大投资者所熟悉。
今年股市跌跌不休,困在市场中的投资者“关灯吃面”,而准备进场的投资者则喜笑颜开,准备入市。
“今年以来不少基金公司的布局方向再次转向中证10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对市场敏感的“聪明投资者”,此时开始利用指数基金抄底布局。”(雪球语)
在这种情况下,话题哥@今日话题 根据雪球站内球友讨论热度选出16只宽基指数基金让大家来讨论,也算是“及时雨”,帮助众多球友解解惑。
第一、宽基指数处于下跌趋势,跌到底了吗?可以进场了吗?
谁都知道,短期市场无法预测,看看真实的数据吧。
16只基金跟踪的宽基指数共10个。上面这张表就是这10个指数从近年最高点跌落到现在的情况。
典型的宽基指数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数已经回撤超过30%,分别达到了-32.91%、-31.40%、-31.62%,下跌时间持续一年。
上图是沪深300指数五年走势图。上一波最大回撤是从2018年1月24日-2019年1月2日,从4389.89点回撤至2969.54点,回撤幅度32.36%,回撤时间也是一年。然后迎来持续2年的牛市。
这一波下跌,虽不能就此说到底(历史大曾经超过50%),但是可以说波动风险已经得到充分的释放。
但也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中证1000到顶时间迟了6个月(2021年9月),回撤时间较短,回撤幅度也小了一些。
第二、老司基都说,选主动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那么选被动基金,就是要选指数。指数基金完全复制指数的一篮子股票,基金收益主要取决于指数走势。
1、不同的指数,选取股票的范围和条件有非常达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购买宽基指数基金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该基金对标的指数。
》最典型的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个指数,虽然都是沪深两市,但是股票的选择确实“排他”的。
可以说,这三个指数分别代表了A股市场上的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
》有的指数则是区域性性、甚至板块性的。比如,上证50指数只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选择,而创业板指数则只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股票中选择。
》不同的指数由不同的指数公司编制。常见的指数公司有中证指数公司、深证信息公司、MSCI(明晟)公司等。如“上证50指数”是中证指数公司发布、“创业板指数”是申证信息公司发布、“MSCI A50互联互通指数”是明晟公司发布。
》有的指数名称差不多,但选股策略有差别,会带来样本股票的不同或者权重不同,从而带来收益上的差异。
上证50和上证50AH优选指数:
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
》中证红利指数:
》明晟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
(后面有单独详细介绍)
2、不同的指数,由于所包含的股票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甚至股票数量也可能差别很大(如上证50包含50只股票、中证1000包含1000只股票),所以指数回报也有非常大的差别。
上表列出了10个指数五个完整年度的年度收益和五年累计收益(科创板50指数由于成立只有2年所以只有2年收益)。我们看到,指数之间的收益还是非常大的。中证1000五年累计收益为负(-5.65%),而MSCI 中国A50 五年累计收益则超过100%。
三、跟踪这些宽基指数的基金,期收益收益跟指数相比差别大吗?能战胜指数吗?
一般来说,宽基指数基金的收益,与跟踪的指数差别不大。
在指数基金的考核指标中有一个叫“跟踪误差”的指标:是跟踪偏离度的标准差,是根据历史的收益率差值数据来描述基金与标的指数之间的密切程度,同时揭示基金收益率围绕标的指数收益率的波动特征。一般来说,跟踪误差越小,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
指数增强基金,期望在管理过程中有超额收益。
1、这16只基金的基本情况(按基金公司整理了一下)
2、指数和指数基金收益对比
为了便于同指数基金之间、不同指数基金进行比较,稍作分类
(1)上证50与上证50AH
华夏上证50ETF联接A在2019年度跑输上证50指数
(2)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
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A在2019年度跑输沪深300指数
(3)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
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A和华安创业板50指数A,这两支基金几乎在所有时段都跑输指数。
这可能和创业板波动较大,跟踪难度比较大有关。
(4)中证红利
大成中证红利指数A和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A,这两支基金几乎在所有时段都大幅跑赢指数。(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5)两只新基金
两只新基金在今年来的跌幅都小于指数,也就是说都跑赢了指数。
四、既然指数基金几乎完全跟踪指数,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基金”,基金经理没有“主动权”,那基金收益的好坏跟基金经理的能力还有关系吗?
跟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当然是有关系
1、业绩能长期好于指数,证明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强;如果业绩长期差于指数,证明基金经理管理能力差,起码是一个不合格的基金经理(比如上面两只创业板指数基金)
2、基金名称中带有“增强”二字的,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会进行一些主动管理,以增强收益。
比如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的易方达张胜记,其管理易方达上证50增强已经9年多,任职回报达到223.23%。如上2017-2021五个完整年度累计收益122.71%,是指数的三倍!
现在很多指数“增强”采用量化策略,超额收益也很不错。比如近两年风生水起的量化名将盛丰衍,其管理的西部利得中证500指数增强A,前几年业绩一般,采用量化后近两年收益颇丰。
3、由于ETF是完全复制指数,而ETF联接基金相当于是从ETF购买份额,所以一般ETF联接基金的超额收益很少。但是一般ETF和ETF联接是一个基金经理管理,所以是否能跑赢指数,也体现该基金经理的能力。
五、购买指数基金是否还要“择时”?
看看下面这张表,就知道“择时”的重要性了。
1、先看2017年各指数和指数基金的收益。
这一年,是大盘的牛市、中盘的横盘、小盘的熊市。
所以,如果少了这一年的收益(2017年底入市),沪深300指数和相关的基金,四年累计收益(2018-2021)比五年累计收益(2017-2021)减少了几乎一倍;而中证1000的收益则“判若两人”:五年累计为负(-5.65%)、四年累计14.15%;中证500相关则影响甚微。
2、再看2018年各指数和指数基金的收益。
这一年是全市场的大熊市!
如果躲过了这一片绿油油(2018年底入市),看三年累计收益(2019-2021)几乎普遍高于四年累计、五年累计收益。
尤其是小盘股,2017、2018连续两年熊市,2019-2021则是三年牛市。中证1000的累计收益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五年累计为负5.65%、四年累计14.15%、三年累计则达到了80.83%!
3、三看2021年收益。
这一年是结构化牛市,除了赛道股之外,是大盘股(沪深300)的震荡市、中小盘股的牛市。也就是说,中小盘股过了三年牛市(2019-2021).
如果你的基金买在了2017年底或者2018年初,正好是山顶(2014年1月24日),到年底本金就剩下了7成,即使迎来了两年(大盘)、或者三年(中小盘)的牛市,累计收益也大打折扣。
(比如中证1000,假如在2016年底入市,2017年底净值为0.8265,到2018年底净值为0.5218,也就是说,牛市来临(2019)的时候,本金就只剩下一半了,即使三年牛市,还没有回本(仍亏损5.65%)。而如果在2018年底入市,则三年累计收益80.83%;除了经济收益的差异、还有2年的时间成本、甚至还有精神上的煎熬成本)
“择时”太重要了!
六、这么多宽基指数,我要选择哪个(些)指数的基金?
1、指数好,指数基金才会好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 跟其它A股主要指数相比,五年累计收益115.46%是最高的。分年度表现对比看,也是最平稳的。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 自从明晟公司去年推出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普遍认为是目前市场上最能代表A股优秀股票群体的指数。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 的编制方法:
该指数侧重于具有高指数权重的大型公司,寻求纳入流动性高的证券。它也寻求广泛的行业敞口,以实现更大的投资分散化,以及与市场基准(例如MSCI中国A股指数)的高相关性和低跟踪误差。
步骤一:从11个GICS?(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板块中的每一个板块选出两只最大的证券——筛选基于证券在MSCI中国A股指数的对应权重。
步骤二:其余28只证券按指数权重从母指数中选出,直至总数达到50只证券。我们使用15只证券组成的缓冲备选池,旨在降低指数换手率。最后,所选证券的权重基于其在母指数的自由流通市值权重,并根据母指数中的板块权重进行调整。
(上图从WWW.MSCI.COM中截取)
》简单说,该指数50只成分股基本囊括了11个行业的龙头。
(上图从WWW.MSCI.COM中该指数的“指数单张”中截取、粘贴)
》该指数行业分布更均衡,11个行业中,最高行业只占18.25%;
该指数业绩涵盖能力超强,相关资料显示:成分股数量仅占全市场1%,但市值占比达全市场24%,营收占比达全市场22%,归母净利润占比到全市场34%。
》十大重仓股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实现了对A股核心资产更具代表性的覆盖,将会成为A股宽基指数领域未来数年的一次重要创新。
》首选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易方达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联接A
基金经理林伟斌,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投资部总经理
虽然基金刚刚成立不久,但看好该指数,未来业绩可期。
2、基金经理好,指数基金的超额收益才会好
管理易方达上证50指数增强A成立18年,总业绩回报达到518.36%;张胜记管理该基金9年,业绩总回报228.48%。业绩远超同类。
张胜记现任易方达基金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曾获2座金牛奖;从业12年,目前基金管理规模271.08亿元,在管基金4只。
张胜记管理该基金9年,业绩总回报228.48%。业绩远超同类和基准。
3、指数中的价值派:中证红利指数
》中证红利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 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高红利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红利指数波动率小,回撤少,持有该基金舒适度极高;该指数平均滚动市盈率只有6.16,市净率0.68;100只股票几乎全部为“深度价值股”。平均股息率达到5.73%,几乎可以认为该指数为“固收”指数!
》中证红利指数行业权重分布均衡,在10个行业中最高的只有17.8%,超过10%的行业有6个。主要为工业、原材料、能源、可选消费、主要消费、通信服务。
行业分散程度甚至可以和MSCI 中国A50媲美。
》中证红利指数十大权重股:均匀分布在6个行业
》中证红利指数 在2018年之后似乎走出了自己的周期,并非与大市同步,走势更加平缓。
》喜欢“温柔”而“稳健”的投资者,红利指数基金是首选
两只跟踪红利指数的基金,短中长期业绩不相上下,都很优秀。
(1)从近3年回报走势(下图)和三年累计回报(52.56%和52.77%)几乎看不出差别。
(2)对比2019年以来的月度胜率,也不分伯仲
(3)两只基金都是成立10年以上的老基金,看中长期回报率。
2年、5年年化回报率大成中证红利指数A略胜,而3年、10年年化回报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略胜。
(4)风险评估:富国中证红利指数,中长期波动率更低
夏普比率,与年化收益率相一致。
(5)基金评级:富国中证红利指数三、十年高,五年一样。
(6)基金经理比较:
富国徐幼华和大成夏高均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中生代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期间穿越牛熊、历经市场较大波动。
尤其富国徐幼华堪称“年轻的老将”,巾帼不让须眉,本次评测入选的三只基金(富国中证500、富国中证1000、富国中证红利)均由徐幼华管理,其中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A曾获2013年金牛奖,也是管理超过10年的优秀基金。
(6)各项费用:富国红利高于大成红利
富国中证红利的费用普遍高于大成中证红利。
富国红利管理费和托管费虽然高,但是已经在每日的基金净值中扣除,(按回报比较的话)不影响投资人收益。
富国的申购费用高,现在各平台(如雪球基金)申购费一折的话,影响不大。
但是赎回费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富国中证红利指数,无论持有多长时间(≥7天)都按照0.50%收取赎回费,没有免费赎回!
(少见,多数基金都是有免费期限)
而大成中证红利指数,持有超过1年收取0.25%、超过2年就免费了。
综上,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A更优秀一些。
七、其它优秀宽基指数基金怎么看?
优先选择上面这三只基金,只是在目前这个时点,按照我自己的思考做出的判断而已。
1、华安沪深300增强A
从代表中国A股市场地核心资产看,如果没有MSCI中国A50指数,毫无疑问是沪深300。所以,如果没有易方达MSCI中国A50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华安沪深300增强A”
2、西部利得中证500指数增强A、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A、华安创业板50指数增强A
中小盘已经连续三个年度的牛市,深度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
指数到顶时间晚于大盘约6个月,并且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回调幅度只有20%,个人感觉并未到位。
几个月之后,也许是个机会;当然也许错过了机会;
3、易方达科创50ETF联接A
科创50与MSCI中国A50不同。
A50指数是新的,但是市场已经运行存在多年;
科创50是新的,科创50的所有样本也都是新的,2019年科创板才开市。没有更多的数据做分析的支撑。
如上图,科创50从基日(2019年12月31日)到现在(3月15日)涨幅9.34%,不足十个点。几乎在踏步。
MSCI 中国A50 互联互通指数 从50个成分股看,“科技含量”太低了。所以我在想,在配置易方达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联接A的时候,会同时配置一些易方达科创50ETF联接A,比例按9:1.或许更有意思。
(注:1、本文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只能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推荐或保证。2、相关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MSCI官网;天天基金、晨星基金网;相关基金定期报告等)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ETF星推官 #老司基硬核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