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市场在等待这一信号!)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二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开盘之后,指数呈现分化格局,沪指围绕平盘线横盘为主,创业板在继续走低后弱势震荡。午后,沪指一度尝试冲高,无奈资金追高意愿不强,后重新回到平盘线附近,创业板指则继续保持弱势震荡格局。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19%、跌0.49%、跌1.39%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78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1951:2558,平均涨幅-0.13%,赚钱效应较弱,两市成交额9628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5.16%。北上资金净流出逾9亿。
昨天沪指虽然收涨,但就整体市场而言,实际上是小幅调整的态势,这在前天指数已经开始出现滞涨的前提下,这样的表现也是预料当中的。锐叔也在昨天的早评中提到,“当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微观资金面较弱……反映在市场中的现象就是,反弹过程中成交量不能持续放大,从而影响反弹的延展性。但这归根结底是市场信心问题,而信心的恢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会比较磨人。”
从微观资金面上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发行明显遇冷,最近一周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65亿元,较前值113亿元进一步回落;此外,私募扩张趋势放缓,截至2022年2月,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规模6.3万亿元,较2022年1月环比减少20亿元,自2019年11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北上资金上周净流出了167亿元,本周两个交易日仍保持净流出态势;杠杆资金同样加速离场,最近一周融资余额减少了266亿元,流出规模较此前一周的147亿元有所加大。从微观资金面上的这些表现来看,上周金融委领头稳定市场的举措,给予市场信心的恢复尚未马上体现到投资者真金白银的行动上,这方面的信号还需进一步的观察。一旦这方面出现积极信号,就说明市场信心真的开始恢复了。
在市场信心彻底恢复之前,此前上证综指低点的长期性价比已可与几个历史大底(2008、2012、2016、2018、2020)相提并论。可以说,当前正处在一个大波段的底部区域。大底部对应大机会,但走出大底的过程往往是波折的,因此对行情的反复应该保持平常心,同时也要保持积极心态,做好储备。
技术上来看,沪指3月17日3177.79-3202.93缺口是短期重要的支撑,估计后市可能还会去测试一下这个缺口的支撑效力,这个缺口的上沿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低吸位置。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房地产、煤炭、家居用品等涨幅居前,酒店餐饮、医药、旅游跌幅居前。题材方面,基础建设相对活跃。
休整一天之后,房地产板块再次成为市场的领涨品种,昨天板块指数涨超3%,板块内涨停及涨超10%的个股达到13只。驱动上,近期房地产在政策上暖风频吹。中央政府层面上,3月16 日国务院金融委、银保监会、财政部等就房地产行业密集表态,释放强烈的稳地产信号:1)金融委: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应对方案;2)银保监会: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3)财政部: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4)证监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5)外汇局: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稳定市场预期。地方层面上,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商定下调部分城市房贷首付比例。此外近期还有泰安、临沂、烟台、襄阳、苏州、南京等地的多家银行机构也普遍下调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房地产板块是锐叔近期重点提示的品种,在3月17日的早评中,就曾提到,“最近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稳经济’需要‘稳地产’,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当前,地方政府松绑政策进入密集发布期,据不完全统计,3月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采取购房鼓励措施,主要涉及下调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放宽申请认定条件、下调房贷利率等方面。预计后续各地“因城施策”的调整政策会越来越多,在政策的帮扶下,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渐走出“销量放缓、房价下跌、投资下滑”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房地产板块可以作为中期重点方向持续关注,而从结构上来看,本轮行业危机中激进型的“高杠杆”房企难以为继,未来不可避免面临规模萎缩或退出市场,而优质房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后市大家可以适当关注一些具备融资、管控优势的品牌房企。不过,从操作层面上来讲,房地产板块在短线连续上涨之后不宜追涨,可以等待回调时在逢低介入。此外,房地产板块的崛起,可能带来扩散效应,所以也不妨去挖掘一下与房地产关联度较大的其它产业链的机会。
在地产回暖的整个链条中,可以先后观察到“四个底部”——分别是政策底、销售底、拿地底、开工底。以2014年到2016年地产周期的回暖为例:从“政策底(5个月)-销售底(2个月)-拿地底(6个月)-开工、投资底”,共经历了13个月的时间。当下正处于从“政策底”到“销售底”的这一阶段,因此未来最先受益于房地产行业回暖的产业链,应该是与“销售底”相关的房地产后周期产业链,如消费建材。消费建材去年受地产景气度、资金链,以及成本压力影响,当前上述因素有望逐步改善,中长期看,龙头公司已经开启渠道变革,规模效应有望使得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长短逻辑兼具。估值方面,当前大多数一线消费建材品种的估值分位值已处于2017年后的50%或以下,而二线品种的估值分位已下探至底部区间,若考虑去年消费建材公司普遍大幅计提减值,对PE(TTM)有一定影响,当前消费建材主要公司的估值比数值反映的要更低。比较低的估值水平为反弹创造了条件,政策有望成为板块反弹的催化剂。
操作策略:
周二呈现小幅调整的态势,反映当前市场信心尚处于修复过程中。短期来看,在管理层强力稳定市场之下,当前“政策底”已经明确,而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落地,外部扰动因素也有望减弱,市场主导因素将回到国内基本面和政策面上来,在这方面,两会后“稳增长”政策则有望进入落地期,对市场形成支撑。此外,当前市场无论从估值性价比,还是从前期跌幅上看,已经具备一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结合技术上“岛形反转”形态雏形已现、上方压力位尚有相当一段距离,预计后续市场有望进入一段上升期。中期来看,今年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