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需要 有长线投资氛围)
桂浩明
上周,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定调要采取措施,稳定资本市场。受此消息的影响,A股市场也结束了持续多日的下跌,出现了反弹行情。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这次金融委出手,意味着“市场底”已经出现,接下去就是要上涨了。
从上周三的下午开始,大盘也确实有了上涨。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大致是回升了200多点。但就在人们期望它能够再接再厉,冲上3300点整数关口,并且进一步挑战3400点的时候,行情则发生了变化。虽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在3300点整数关前则表现出了犹豫,指数来回震荡,同时成交金额也不再增加。看得出,大盘在这里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与此同时更不容忽视的,则是买盘变得稀稀拉拉。没有主动性的增量资金介入,行情自然是上不去的。再细观市场,应该说每天还是有不少热点出现,大金融、新能源、房地产、医药、石化等板块,都是比较活跃的,其中的一些个股涨幅还不小。但是,这些板块在市场表现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行情严重缺乏连续性,往往是“一日游”行情。即便是市场认同度比较高的医药板块,不但本身分化很明显,而且其中与抗疫相关度很高的那些股票,走势也称不上特别强势,与2020年初的情形完全不能相比。这种个股忽涨忽跌,板块呈跷跷板状的走势,对投资者心态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买进的股票,好不容易看到上涨了,突然又跌了回去。这样一来,也就迫使投资者不得不采取快进快出的操作模式,不敢长期持有,只能短线交易。短线交易的盛行,也使得市场缺乏足够的做多力量。而在消息面出现某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还容易造成多杀多的局面。因此,股指之所以在反弹几天后就陷入了困局,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说是与市场上短线操作模式占据了相对主导的地位有关。
那么,为什么在“市场底”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认可,而且很多股票的估值也都处于历史的低位这种背景下,大盘仍然因为短线交易流行,缺乏主动的长线买家而显得颇为疲弱呢?这里当然有投资者本身的问题。应该说由于近半年来股市走势不佳,人们对后市缺乏稳定的预期,加上一批传统意义上的蓝筹股出现冲高回落的态势,因此对于在目前条件下进行长线投资信心不足,“见好就收”心理比较重。而另一方面,就市场而言,也不能否认适合长线投资的氛围也是不那么完善的。譬如说,现在人们很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近期在全国多地都出现了疫情反复,各地为控制疫情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疫情的发展趋势,又都没有太大的把握来作出判断。无疑,疫情是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特别是对物流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就难免给当下的实体经济运行投下阴影。在这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还在滋长的情况下,要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多少有点勉为其难。再有,俄乌紧张局势的发展,已经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油、食品价格上涨明显,而中国又是这两种商品的重要进口国,因此可以预期会受到相应的输入型通胀的冲击。而历史证明,在油价、粮价高企的时候,是很难有牛市出现的。客观而言,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忧。长线投资的基础是上市公司有良好的业绩,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把握,那么坚持长线投资也就显得底气不太足了。
当然,在金融委会议之后,市场运行的大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随着宏观政策积极发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将逐步改善,A股市场的运行环境也会不断好起来,那么长线投资的氛围也就会变得更加充分,这有利于行情的上涨。而问题是,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时间,同时也有赖于各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因此,面对当前长线投资氛围还不太完善的情况,投资者自然要有理性的应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