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报观点应字字斟酌 投资顾问请谨守边界)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监管层的“零容忍”工作方针,已然蔓延至券商的证券研究和投资顾问业务。
针对部分券商从事发布研报业务、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时,利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对证券及证券市场走势进行分析、预测或提供投资建议服务等问题,证监系统近期进行了现场核查,并依法对违规券商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相关责任人也被采取免职或撤职降级、扣发全年奖金等内部追责措施。
诚然,证券研究行业长期产能过剩,包括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在内的证券从业者不得不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地在市场上发声,以求脱颖而出。而在此过程中,各种不客观、不专业、不审慎,甚至娱乐化、低俗化的情况便时有出现。
例如3月29日,某券商首席在晚上8:30对一只农业股进行“重大推荐”,然而仅仅25分钟后,便以消息面上的重大利空为由,停止了相关推荐。试问,如果一只个股在不到半个小时里,就能从“目标空间56%”变成“暂不推荐”,如果消息面变化就能立刻影响个股价值,那么这样的研究工作又该如何赢得投资者信任,承担起价值发现的重任?
反过来说,如果真的有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凭借不够严谨专业、但充满噱头的服务成功“出线”,又是否是对其他坚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从业者的不公?一旦这样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又是否会劣币驱逐良币,甚至将更多同行拉入一场无休止的“内卷”?
近两年,风水研报、乌龙电话会等事件层出不穷。不管是用天干地支预测股市行情,还是冒牌专家在电话会上指点江山,都显示出券商存在对员工行为未能有效管控,对研究产品未能进行有效管理,甚至无法有效识别和管理声誉风险等问题。
于是,从2020年5月中证协修订《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到如今证监会组织现场核查,监管层正在逐渐强化对相关业务的监管执法,推动行业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但需要强调的是,比起外部监管执法,更重要也更有效的其实是相关金融机构、从业者都能够绷紧心里的那根弦,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坦荡而真诚地投入到专业技能较量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