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控成本抓回款,绿地香港等待“春天”)
“随着两会中房住不炒、稳字当头的定调,和近期多部委集中表态,相信行业良性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近日,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军如是说。
绿地香港于3月29日晚间公布的未经审计业绩显示,其2021年营收同比微增1%至339.27亿元;年内利润同比减少29.6%至24.34亿元;毛利率为25%,与上年大致相当。
报告期内,绿地香港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330亿元,较其目标销售额600亿元差距较大。?
从销售目标等营收指标来看,绿地香港去年的成绩谈不上好。但从成本管控角度看,该公司经营策略的转变值得肯定,并帮助其平稳安全度过艰难的2021年。
不可否认的是,行业政策调控及融资环境虽有回暖迹象,但2022年对房地产行业仍然充满未知。绿地香港已做好准备,等待春天。
控成本成效明显
“2021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压力和行业的深度调控,绿地香港把防风险、守底线放在首位,狠抓销售去化,狠抓现金回笼,狠抓交付供应。”陈军如此总结绿地香港去年的工作。
年报显示,绿地香港销售成本整体下降了0.1%,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实现收益及毛利正增长。
其中,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同比减少15.6%至10.58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8%至9.54亿元。
具体成本管控措施,绿地香港2021年采用无人机土方测量提高测量精准度,提升工作效率,土方测量时间由原先的24人?时/次降至1人?时/次。
此外,该公司采用合同校验机器人,将275类标准合同完整嵌入审批系统,2021全年线上输出、校验合同错误率低至0%,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
多方式控制成本的同时,绿地香港还放缓了拿地节奏。
“在行业全面去杠杆的大环境下,集团优中选优,谨慎投资,深耕长三角及大湾区等核心城市区域的土地储备。”绿地香港在年报中表示。
绿地香港去年仅获取11个项目,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及大湾区核心城市黄金地段,合计建筑面积197.4万平方米。其表示,这些土储足够支撑未来2—3年的发展需求,未来将不断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土地项目。
节流的同时,绿地香港也在积极开源。去年绿地香港全年销售额约330亿元,回款440亿元,回销比超130%。不过,截至去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也同比增13.7%至280.37亿。
降负债方面,截至去年末,绿地香港现金余额106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14;净负债比率由上年的49%降至39%。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绿地香港仍有一笔本金总额为1.2亿美元的永续债,且该债券分派比率在去年7月升至10.21%。报告期内绿地香港永续债券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长26.1%至5869.7万元。
在去年的半年报业绩会上,绿地香港副总裁陈增立表示,对这笔永续债进行存续主要考虑到在这一渠道保留一定余量,兑付方面,公司资金没有问题。
“春天即将到来”
绿地香港正在收拾行囊踏上春天的路。
2022年,绿地香港有效可售项目数为92个,可售货源达541亿元,约63%为住宅。这部分可售货源布局相对合理,约77%集中在经济及人口活跃的一二线及省会城市。
此外,绿地香港旗下长租公寓品牌“菁舍”经营质量有所提升,并将在新的一年扩大业务规模。
截至2021年末,“菁舍”管理房间数为4160间,已开业四大门店平均出租率达95%以上。
相较其他长租公寓而言,“菁舍”并不止于长租,而是采用“长租+短租+日租”结合的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绿地香港表示,未来长租业务将聚焦北上广深杭等重点一线城市,辐射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厦门等高校聚集度较高的准一线城市,目标5年实现总规模8万间,累计开业房间数超6万间。
2022年,绿地香港在投资策略上将继续聚焦一线城市,优中选优谨慎投资,优化土储结构;强化与政府平台公司、国有企业的项目合作,抵御市场风险;把握市场窗口,适时收并购核心城市的优质项目。
财务策略上,绿地香港将保持财务审慎管理,控制债务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统筹资金收支平衡,保证现金流安全,确保可持续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提升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