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蜜糖还是毒药?基金规模真令人头疼

来源:雪球 作者:基民柠檬 2022-04-07 13:05: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蜜糖还是毒药?基金规模真令人头疼)

基金规模,一个令人头疼的老问题!

蜜糖?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主流还是固定管理费制,在这个制度之下,基金公司的收入与管理规模直接挂钩,业绩因素影响较小,只要规模在,收入就在。而至于业绩的好坏,只能通过申赎变化规模大小来间接影响基金公司的收入。业绩差,不见得规模就降低,业绩好,不见得规模就增,自然基金公司也并不会非常重视这部分。基金经理作为“打工人”,薪酬待遇跟管理规模相关度也比较高,关注点也相近。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扩大管理规模对于增收的帮助是最直接的,在这个角度,基金规模就是蜜糖,多一块就是多一分甜蜜。

而且衡量基金公司实力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管理资产规模,就连投资者大都这么觉得,管理资产多的就是实力强的公司,而非赚钱多的、效率高的基金公司。如果连投资者都这么个想法,基金规模肯定是蜜糖啊!

毒药?

不过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规模增长带来的很可能是甜蜜的烦恼。规模的增长,对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超出原投资策略的容量,基金经理还需要升级策略来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不少英雄好汉就倒下了……而更高的关注度,也带来更多的压力,想吃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规模暴增,基金公司看似稳赚不赔,实则品牌形象也很容易受损。行业里有一个规律,前一年业绩好的公司,规模增长有滞后性,通常在第二年才能迎来收入的爆发,然而这一年的业绩压力也是很大的,慕名而来的投资者是需要公司给出一个还不错的交待的,否则公司的牌子就算是砸了。

基金公司最使不得的就是业绩爆发后沉底,这是最伤的,碰到这种情况,需要三年甚至五年来还债的,短期暴增的基金规模犹如入骨的毒药,需要长时间洗髓才能恢复如初。

吃糖不吃药

吃糖还是吃药?相信大家都知道选哪个,只是其中的玄妙还需要个人参悟,尺度并不是很好掌握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怎么选,留待他们自己考虑吧!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规模大小和变化还是非常重要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都有一个适宜使用的管理规模“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策略里的糖分就开始流失,超出一定限度,则可能彻底变质。基金经理的确可以通过调整/升级自己的投资策略来扩大策略容量,但成功的人并不算多。

柠檬君是比较注意回避管理规模超限的基金经理的。而且也可以考虑回避一些大起大落的基金公司,如果持仓比较集中的话,因为通常一家公司的管理规模持续缩水,这家公司的重仓股很难有好的表现。

至于如何判断策略容量?这个要结合基金经理的换手率、市值/行业偏好综合考量:换手率越高,自然策略容量就小,交易大概率对于超额收益是有明显帮助的,规模过大这部分收益自然就拿得少甚至拿不到了;市值/行业偏好,喜欢大市值、大行业的,容量就大,不怕买不到足够的个股,如果基金经理偏好小市值个股,过大的规模自然就是灭顶之灾,看好的股票想买却买不够或者不敢买,是自废武功啊。

@今日话题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