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刘丹宁:建设深圳高科技技术及产业创新转化协同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霞昌 2022-04-12 10:1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刘丹宁:建设深圳高科技技术及产业创新转化协同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4月12日 ,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医药卫生界委员刘丹宁就深圳如何建设创新转化协同中心,打造深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回答了媒体提问。

刘丹宁认为,深圳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包括各类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创新主体和科技成果产出众多,《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显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二。全市累计有2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35家,深圳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

但在面对国际科技产业发展和国内城市激烈竞争态势,深圳的科技创新产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深圳的创新产业集群并未形成,与深圳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高地战略与定位存在明显反差;另一方面,深圳高科技企业发展成长链条不均衡,总体呈现关注两头、忽视中间的“X型”结构,科研产业两头大,转化环节小;同时,现有创新体系建设更多的是依靠政府主导,缺乏政府以外的创新服务平台,难以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无法兼顾各方利益分配,制约着产业创新链融合发展。

刘丹宁建议深圳市政府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着力建设深圳高科技技术及产业创新转化协同中心(育苗基地),将其打造成适配企业的可持续精准赋能平台,放大成果转化综合效应,让更多先进科技成果率先落地和实现产业化,全面夯实深圳作为全球“创新高地”的地位。

同时,她还建议深圳着力建立健全科技产业金融支撑体系,以各方资本助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点。要帮助企业分散或转移部分风险,才能激励企业更加积极、自愿地投入到科技创新。深圳目前对于科技创新的许多政策都是后置后补,导致许多优质的深圳早期高科技项目流向其他城市;或者过于考虑前期风险、不能转化而导致后期成果与机会的流失。深圳建设高科技企业创新转化协同中心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建立科技产业金融支撑体系,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科技项目和企业,支持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在深圳发展。建议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和杠杆效应,以贴息、基金、担保和信用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参与育苗基地的建设,保证有更多的资本注入到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与项目,达到育苗壮苗、加速成长的目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