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促进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议做好平台搭建,打通“最后一公里”)
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深圳市人大代表陈寿提交了《关于促进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建议》。
深圳市人大代表陈寿是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长期关注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此次议案中,他分享了一组数据,深圳的169家企业,按区域分,宝安、南山、龙岗、龙华、光明、坪山、福田、前海、盐田、大鹏分别达到51、47、22、14、13、7、7、4、2、2家,罗湖和深汕没有一家,东部与西部相比差距明显。深圳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街道共47个,除了粤海20家、西丽19家,之后数量多的街道基本在宝安,包括石岩、新安、福永、西乡、航城和福海等街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宝安各街道企业,多元化比较明显,建议市、区主管部门从行业和区域二个维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在各区推广宝安的经验,大力发掘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截至2021年7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2020、2021年认定并发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311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中高端制造领域,分别达到82家、85家、55家。按城市分,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分别有262、257、182、169,深圳排在宁波之后位列第4。
对此,他建议市、区主管部门从行业和区域二个维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特别是在目前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充分发挥专业行业协会的作用,采用服务购买等方式。在各区推广宝安的经验,大力发掘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市里成立专精特新企业联盟或协会。市、区二级加大对国家、省级、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支持力度,为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服务,并对重点“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最后,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市里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政策效果更快更好传导到企业、到市场。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