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利好来了!追进还是观望?)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三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开盘之后,指数继续下探,但不久后先后震荡回升。午后,指数先是继续回升,沪指一度翻红。尾盘阶段,指数再次拐头向下,创业板指领跌,并创出日内新低。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83%、跌1.60%、跌2.25%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53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840:3782,平均涨幅-1.92%,亏钱效应线明显,两市成交额8734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4.69%。北上资金小幅净流出近5亿。
行情再次反复,这也在意料之中,锐叔在昨天的早评也曾提示过大家。而调整的原因则还是跟疫情相关,不过,就在市场再次调头向下之时,盘后传来了利好。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总理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会议的重点内容包括: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出口退税、部署促进消费。根据历史经验,央行通常会在国常会提出降准后的2-30日实施降降准政策,这意味着本周末降准可能性不低。另外,明天将有MLF的续作,届时也存在降息的可能性。近期国内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疫情明显恶化、外溢效应加剧,除上海之外的更多省市也面临封城危机,这使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悲观预期强化。而在疫情修复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政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宽货币是目前相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尽管从当前情况来看,加码宽货币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会很强。不过如果以稳住市场信心为短期目的的话,那么降准和降息仍有一定帮助。
从4月11日央行公布的2022年3月及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这是有记录以来的单季新增贷款新高。今年前三个月,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3.98万亿元、1.23万亿元和3.13万亿元。其中,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51亿元,再次超预期。但当前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又是受地产和疫情的拖累,形成“水有,但缺面”的局面。地产方面,目前调控政策已经明显趋于放松,相信回暖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疫情就成为了目前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最大短期因素。
因此,预计短期市场的节奏还会随着国内疫情形势不断反复,但拉长时间来看,在国内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下,根据以往经验,最终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应该花不了太长时间,届时“面也有了”,稳增长的效果自然将会逐步体现,行情也将走出低迷状态。
在降准预期升温下,估计今天早上大盘出现较大高开或冲高的可能性较大,但还是不宜追高,疫情及大型IPO对市场的扰动尚未结束,短期后市可能还会不断反复。与此同时,锐叔也坚信当前就是底部区域,随着不利因素的消退(也必将消退),“市场底”终将确立,因此当前继续坚持逢低原则以低吸加仓为主。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仓储物流、煤炭、有色等少数行业逆势上涨,酒店餐饮、旅游、建筑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统一大市场概念较为活跃。
最近先后重点提示过大家的煤炭、物流板块,成为昨天最强的方向,板块内个股平均涨幅分别达到4.27%和5,34%,涨停及涨超10%个股的数量则分别达到15只和4只。对于这两个板块,目前虽然暂未看到行情结束的迹象,但短线上还是需注意一下节奏,不宜追高,反而一些短期涨幅过大的个股可以考虑暂时落袋为安。短线上可以转而关注一下最近提示过但尚未明显表现出来的板块,以及前期强势但短线明显回调的品种。前者比如说海南自贸概念,这个题材今天又迎来了新的驱动因素。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海口4月13日电,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者比如说房地产板块,在经过近一周的调整之后,昨天板块指数呈现却缩量企稳态势,反映短线获利盘的抛压明显减轻。前期房地产板块的上涨主因是政策的边际持续松绑,但行业基本面上还未看到明显改善迹象。而回顾房地产板块的历史行情,可以发现行情的开端常跟随政策变盘,行情持续需基本面支撑,利好兑现则往往发生在行业基本面复苏后期以及繁荣中前期。也就是说,股价触顶出现在基本面出现明显好转之后,当前行业的基本面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对基本面扭转的预期交易就将持续,回调将给我们提供再次上车的机会。
今天,还将和大家讨论一下有色金属。昨天有色金属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其中铜、铝等工业金属是其中最强的方向。驱动上,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铝、铜、镍、锌这四大LME主要合约的库存在过去一年中暴跌了70%。其中铜在往年这个季节一般处于供应过剩阶段,今年却一反常态。3月份,全球交易所铜库存录得10年来的首次下降,全球铜市场正在走向缺货。此前,彭博社就曾警告称,目前整个LME库存已经降至“危险地带”,LME六大主要金属合约的可用库存目前已降至了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供需两个方面。供给端上,一方面,随着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的持续紧张,西方各国对俄的多方面制裁令俄有色金属产量遭受打击。据USGS数据统计,俄罗斯产出了全球近5%的铝、4%的铜矿及冶炼铜以及11%的镍,是有色金属供给中重要的产出国。此外,对俄制裁力度升级导致俄有色金属供应中断的风险也助长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俄乌危机进一步抬升了能源商品价格,使欧洲能源危机“积重难返”,进而对欧洲电解铝和电解锌的产量造成打击。受欧洲电力价格大幅飙升影响,随着嘉能可、托克等知名矿企冶炼厂相继削减了亏损铝、锌冶炼厂的产量,当前欧洲绝大部分冶炼厂仍处于减停产状态。而在需求端上,随着疫情阴霾的逐渐消散、供应链的复苏,工业金属的需求量十分旺盛。为履行与制造客户的合同义务,不少金属商品贸易商及生产商一直从LME系统内外的仓库中提取库存,导致近期LME库存去库幅度增大。例如,近期大规模从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提取锌库存,以弥补欧洲减产导致的公司供应缺口的托克集团,就曾导致LME锌的可用库存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减少超过60%。供需的矛盾导致部分金属商品的库存不断下降及价格的“节节高升”。以锌为例,LME锌的可用库存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减少超过60%。4月13日最新数据显示,LME锌库存较前日下滑2850吨至12.825万吨,价格在周二就已上攻至4400美元/吨的近16年高位。工业金属的供需情况在国内要稍好一些,由于疫情影响加剧,部分金属下游出现减停产,生产订单推迟,各金属出现不同程度累库,疫情拐点前整体库存或仍保持累库趋势。但如果后期国内疫情一旦得到全面控制,随着下游生产的恢复,加上稳增长政策或加快发力,需求也将得到提升。因此,工业金属可以作为后期关注方向之一,其中短期可以重点关注具有一定锌资源和铜资源的公司。而从中期角度上,在开采成本不断上行、资源日益稀缺的推动之下,铜价中枢有望长期系统性抬升,而对于需求仍有增长但国内供给管控的电解铝,产能的稀缺性增强与投建成本上升,也将促使铝价中枢逐步上行,铜、铝板块也因此迸发出显著投资价值。
操作策略:
受疫情回升影响,周三大盘重回调整。不过盘后国常会释放降准预期,短线市场有望再次企稳回升。疫情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最大短期因素,而目前国内疫情形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此外“巨无霸”中海油IPO对短期市场资金面的扰动预期犹存。因此,短期市场可能还会不断反复,短线若出现快速上涨仍不宜追高。但结合历史上“政策底”和“市场底”要么同步,要么位置相差不远,以及3000点附近对应的应该就是大盘的合理估值底部,下方空间并不大。而拉长时间来看,后期随着美联储货币紧缩逐步明朗,以及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再加上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市场底”的最终确立为时不会太远。中期来看,今年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轻仓者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持股待涨为主,同时注意根据当前市场风格变化以及结构性主线进行调仓换股。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