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云南信托徐曦:壮大绿色信托力量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鹿凯 2022-04-14 10: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云南信托徐曦:壮大绿色信托力量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

中国网财经4月14日讯(记者:鹿凯)从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都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为实现“双碳”目标这一我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决策,必然要有与之配套的巨量资金支持,而仅靠政府投资无法满足,同时需要市场资金充分参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漆艰明表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理应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发挥其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和制度优势,根据行业功能定位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绿色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行业贡献。”

日前,云南信托战略客户总部总经理、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专家徐曦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结合云南信托开展绿色信托所取得经验、成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徐曦表示,信托公司在开展绿色信托同时,对内加强绿色信托理念和业务的培训,对外加强绿色信托及碳中和理念的宣传推广,这样才有利于绿色信托“行稳致远”。

用信托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据信托业协会发布《2020-2021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行业绿色信托资产存续规模达到3592.82亿元,同比增长7.1%,存续绿色信托项目888个,同比增长6.73%。同时,记者了解到包括云南信托在内,信托公司开展绿色信托业务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中国网财经: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云南信托开始推动绿色信托项目呢?

徐曦:云南信托一直以来积极响应监管层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坚持发挥信托特色优势,支持企业绿色建设,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云南信托严格禁止资金投资于被列入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淘汰类产业目录,或者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碳资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积极开展了碳信托、绿色信托等碳金融服务;直接助力战略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把绿色能源带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中国网财经:您所说的碳信托具体是指什么?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徐曦:银行碳金融、碳信托、碳基金、碳保险并列为激活碳市场的四大金融工具。碳信托是绿色信托中专业投向碳资产相关的碳减排细分领域的信托类型,也是主流形式之一。

2016年6月22日,云南信托联合国泰君安证券及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了“云信绿色嘉元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作为碳权信托项目,为中国碳权市场及绿色金融事业助力。该信托计划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潜在的或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试点地区发改委登记并能在交易所交易的碳排放配额,以及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统一后能够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相关标的。该项目为聘请外部投资顾问的碳排放权投资信托项目。

该项目根据碳市场的流动性、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配置碳配额和CCER以及CCER远期交易合约,对信托资产进行均衡配置,并选择优质CCER项目投资,实现对信托资产的优化配置,为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且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渠道。参与投资此类碳资产类信托产品除获得较高的收益外,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分布,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支撑与促进作用。

作为一款绿色金融产品,它首开了以信托形式直接进行碳配额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的先河,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碳交易市场吸引社会投资者带来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释放碳交易市场金融创新的活力和红利。该项目案例入选中国信托业协会牵头的课题研究成果——《2018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之“绿色信托研究”,成为绿色信托主流模式中的“可交易绿色权益融资模式”典范。

先行先试,成绩喜人

记者发现,经过几年发展绿色信托涉足领域不断扩展、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在业务模式方面,除传统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信托、绿色信贷等业务模式外,信托公司还可探索开展碳资产抵质押融资信托、碳资产投资信托(如碳资产拆借、碳资产交易、碳金融衍生品)、碳资产托管服务信托等创新业务模式以及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特色业务模式。

中国网财经:经过贵司近几年持续推进,目前云南信托绿色信托项目进展如何?有哪些成功案例可以给我分享一下?

徐曦:2017年11月24日,云南信托推出了全国首单“纯双绿”资产支持票据项目——“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BN),该项目获全国首单“双绿”认证,基础资产和募资用途均为绿色项目(本次资产支持票据入池基础资产包为中电投融和租赁正常经营形成的租赁资产)。该项目具有如下特色:

首先,它是全国首单“双绿”认证。本期资产支持票据是全国首单基础资产和募资用途均为绿色项目的资产支持票据。

其次,它是绿色认证最高等级。经权威认证机构中诚信国际的评估:本期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所投向的7个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2万吨,给予本绿色资产支持票据G-1最高等级。

第三,它是首单租赁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本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是首单以租赁公司为发行主体的绿色资产支持票据。中电投融和租赁是国家电投集团旗下的租赁公司,本次绿色资产支持票据基础资产承租人包括10个光伏发电项目,5个水力发电项目,2个风力发电项目,1个新能源项目。该项目(荣获金融界2018年领航中国)“杰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奖。

2021年3月31日,云南信托成立一个单一资金信托项目,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用于支持桐乡市400吨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和功能性纤维项目的建设,PTA产能将达1000万吨,大大降低能耗,可最大程度对废水、废气、余热进行再利用,节能环保系数较高。该项目信托期限为12个月,委托人交付信托资金人民币3.16亿元。2021年12月,该项目(在第十届领航中国“金智奖”评选中)荣获“杰出绿色信托产品奖”。

2021年7月,云南信托加入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成为信托业内首家进入专家工作组的信托公司;同时,我也有幸入选专家名单。

针对云南信托近些年在绿色信托上所取得成绩,徐曦向中国网财经补充道:自2019年1月起,云南信托先后为某上市公司发放15亿元的信托贷款以补充其日常流动资金,助力其拓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主营业务,推进其战略布局,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此外,云南信托还积极助力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项目。公司设立了单一资金信托项目用于“大汶河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累计投放14.61亿元信托资金,将大大提高大汶河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改善和优化河道生态环境。

专业成就“绿色未来”

漆艰明曾发文表示,未来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以坚守风险防控底线为前提,将环境、社会责任与治理(ESG)理念纳入风险管理及业务全流程,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探索差异化绿色信托发展道路。具体探索业务领域可考虑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绿色建筑。

中国网财经:未来云南信托还将在绿色信托方面做哪些尝试?对于绿色信托项目贵司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徐曦:信托作为除银行之外唯一可以提供贷款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发挥灵活的制度优势和跨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可在绿色信贷、设计碳排放权收益权信托参与碳交易、绿色基金、绿色PPP、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慈善信托等诸多方面,壮大绿色金融力量。

未来,云南信托将继续在绿色信托项目创新、金融科技应用、专家资源投入等多个方面,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践行信托责任文化。同时,将加大绿色信托的相关研究工作,探索绿色产业的跟踪研究,尤其是风险控制方面,探索ESG研究指标的引入,此外,对内加强绿色信托理念和业务的培训,对外加强对绿色信托及碳中和理念的宣传推广。

中国网财经了解到,2021年中旬,在银保监会指导下,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六十余家会员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时,云南信托就曾表示,将加大绿色信托的发展力度,拓展信托服务的价值,彰显信托本源的特色优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未来,信托业在持续推进绿色信托同时,还将在哪些业务做出创新,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泰君安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