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振华风光冲击IPO曝“瑕疵” 人才短板凸显、应收票据竟多为商业汇票?)
近年来,贸易摩擦加剧令芯片行业出现国产替代趋势,国内半导体行业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在此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企业纷纷抓住行业利好机会,陆续冲击IPO。根据wind和上交所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25日,共有90家半导体企业申报IPO、开展上市辅导等,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风光”)就是其中之一。
据上交所披露,4月15日,振华风光在科创板首发上会,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资12亿元,用于投资“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振华风光分别实现营收2.57亿元、3.61亿元和5.02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6925.01万元、1.05亿元、1.77亿元,公司业绩呈现稳健增长之势。
不过,尽管振华风光业绩表现良好,其存在的“重大项目研发人员数量不足”、“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情况不佳”、“与股东持股企业关联交易较多”等问题仍然备受投资市场质疑。
研发人员受教育程度不明 重大研发项目遭遇人才紧缺
公开资料显示,振华风光主要从事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销售,公司产品包括信号链及电源管理器两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高精尖领域。
军工电子行业、集成电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在芯片设计、工艺制程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均有很高要求。据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为止,振华风光共有研发人员100人,数量上和同行中可比公司不相上下,不过,振华风光并未披露相关研发人员的学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2亿元,其中9.5亿元用于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业化项目。据振华风光首轮问询回复,本次拟建的6英寸晶圆线需配置105人。但截至目前,振华风光的晶圆生产制造工程师人数仅为35人,还有70人的人才缺口将如何补充?
对此,振华风光表示,公司将通过猎头公司、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招聘。
不过,对于振华风光而言,要补充这70人的人才缺口并非易事。
由于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因此高端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 版)》显示,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已经达到 25.20 万人。加上振华风光地处贵州,缺乏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一流科研院校,受地域条件限制,公司想要引进高端人才,或具有较大难度。
此外,报告期内,振华风光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385.68万元、2474.04万元和4673.72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9%、6.84%和9.30%,而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9.05%、19.44%、22.70%。纵向来看,振华风光研发费用呈现增长趋势,但横向比较却明显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
对此,振华风光解释为:2019 年至 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略低于可比公司均值主要系公司研发人员在承担公司内部研发职责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国拨资金项目研发任务,按照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计算,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较高,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021 年度,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至 20.62%。
(研发投入情况)
然而,即使将国拨项目研发投入资金计入公司研发费用,2021年振华风光的研发投入也仍然低于同期可比公司均值。此外,上述操作是否合理也有待商榷。
那么,研发费用投入较少带来了什么后果?据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为止,振华风光共拥有 58 项专利,其中,有40项为实用新型专利,18 项为发明专利。然而,18项发明专利中有17项均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取得,此后至今,振华风光仅在2019年取得1项发明专利。
作为一家以高新技术立身的企业,振华风光近几年发明专利数量较少,无疑发出一个危险信号。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双高 应收票据中商业汇票占大头
振华风光上会稿显示,2019年至2021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37亿元、2.44亿元、2.61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66%、71.02%、54.48%。整体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还算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1年上半年,振华风光应收账款为3.83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竟然达惊人的150%左右。而到了2021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竟然骤减1.22亿元,如此表现又是否合理?
振华风光在第二轮问询回复中表示,军工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回款速度较慢是公司应收账款高企的主要原因。
那么,短短半年内,公司是如何从审批流程长、回款速度慢的军工客户处收回1.22亿元应收账款呢?
令人遗憾的是,答案是:并未收回。振华风华只是将应收账款转为应收票据,从而使公司应收账款数据“更好看”。
振华风光对第二轮问询回复称,2021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 2020 年末增加,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 2020 年末下降,主要系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客户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付款结算增多,应收账款转为应收票据的金额增加所致。
上述操作直接导致振华风光的应收票据数额高企。2021年上半年,振华风光的应收票据仅为1.15亿元,到2021年年末,公司应收票据骤然飙升至2.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振华风光的应收票据超95%以上均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占比极少。
(应收票据情况)
通常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和支付效率优于商业承兑汇票,当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可向银行贴现提前获取资金,但当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无款支付时,则需要购销双方自行处理。因此,商业承兑汇票往往具有较高的支付风险。因此,振华风光的应收票据中商业承兑汇票占比如此之高,值得投资者留意。
此外,振华风光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高企似乎还拖累了公司的现金流表现。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1年,振华风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144.6万元和-2096.33,已连续两年为负。
尽管现金流状况不佳,振华风光仍在2020年连续进行两次分红,合计分红金额达1.14亿元,操作令人费解。
信披存在明显失误 关联交易引发市场关注
前文提到,振华风光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高精尖领域,军工集团是其主要客户。
通常情况下,军工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因此,振华风光的毛利率几乎碾压同行可比公司。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振华风光的毛利率分别为64.73%、68.00%、 73.76%,仅次于同行可比公司中的景嘉微(300474)和智明达。
(招股书披露的可比公司毛利率)
不过,振华风光所披露的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数据并不准确。智明达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H1,该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2.80%、60.6%、68.76%,与振华风光披露的毛利率数据相去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失误直到振华风光上会稿发布、第二轮问询回复发布仍未作修改,因此,公司信披质量令人堪忧。
除信披问题外,振华风光与神秘大股东张亚持股企业关联交易频繁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据了解,深圳市正和兴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正和兴”)是振华风光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6.2077%。张亚通过深圳正和兴间接持有振华风光 18.8748%的股份,是振华风光实际上的第二大股东。
张亚究竟是谁?
公开资料显示,张亚是深圳正和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国光电气和正在冲击IPO的思科瑞的实控人,目前在37家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法人、执行董事、股东等职务。
梳理张亚任职的公司发现,其中部分企业与振华风光来往甚密。
招股书显示,供应商A是振华风光的第一大供应商,报告期内,供应商A存在向张亚控制的企业及其关联方采购的情形。此外,振华风光的主要供应商中,深圳市振华微电子(600360)有限公司、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均与张亚控制的企业及其关联方之间存在相关电子元器件的购销业务。
由于关联交易较多,因此,有市场人士担忧,振华风光或存在向张亚及其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潜在风险。
对此,和讯曾发函向振华风光寻求解释,但截至目前振华风光方面并未对此做出明确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