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部委密集发声稳市场 市场各方回购稳信心)
近期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监管部门密集发声稳市场,稳预期。从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表态要激发市场活力、潜力,进一步提升市场韧性;到央行盘前回应金融市场波动,明确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监管层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短期来看,尽管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中国经济受到阶段性扰动,但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疫情逐步可控,包括房地产、基建以及消费等政策措施,仍有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向上运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始终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这也为中国资本市场打造全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监管密集发声稳定市场
近期,A股市场震荡下行,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广泛关注,证券监管部门动作频频。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表“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努力开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讲话,到4月11日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再到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以及4月21日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4月22日证监会传达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表示要提升市场韧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不止证监会,国务院金融委也召开了专题会议,一行两会一局在会议上分析研判了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央行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市场稳定,维护经济稳定;银保监会表示了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等10大举措,进一步增强和改善融资供给;国家外汇管理局会议表示,要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研判和预期引导,强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以上种种,无不透露监管部门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殷切希望与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韧性的迫切要求。
本轮资本市场的下跌由诸多因素造成,如疫情多点散发、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制造了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市场担心散发疫情因素会进一步影响经济,俄乌冲突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不断累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等干扰了投资者的情绪,引发了股市波动。
“但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左小蕾表示,金融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物流中断等问题已经在国家层面的主导下逐步解决,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未来货币政策预计会继续坚持稳字当头,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加大实施力度,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帮助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渡过难关,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
市场参与各方积极回购
市场参与各方都在积极维护市场的稳定。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年内已有448家上市公司宣布完成回购或发布回购预案。其中,4月以来就有超5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类公告,从回购目的看,大多数公司称回购是为了维护二级市场股价,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豪悦护理公告表示,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含),不超过6000万元(含);拟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60元/股;拟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及股权激励计划。东山精密表示,公司计划回购股份,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本次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为1亿元-2亿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22元/股。金博股份表示,拟8000万元-1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300元/股。
同时,基金公司、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也加入自购行列。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年内已有63家基金公司自购,合计自购114次,自购总金额达18.84亿元。2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拟增持的计划,其中,包括了185位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或高管,累计增持金额下限达63.23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案例增加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入价值区间,属于长期配置资金入市的合适时点,因此产业资本增持规模开始放大;二是上市公司回购有助于呵护市场信心,保护存量投资者的权益。
方正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回购对公司市场价值提升效果明显,特别是采取回购股份注销形式的、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低估值公司在回购预案发布后股价上行幅度更大,且短期内走势要好于高估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