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信息密度影响乡村格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余胜良 2022-05-12 01:5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信息密度影响乡村格局)

【念念有余】

干道可以快捷地通往城市,也便于汇聚各种资源,村民在这里可以很快速接触外来信息,这里变成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

余胜良

传统乡村的格局正在变化,从四方形、长方形,向出村公路那边延伸,这是乡村向城市伸出的手臂,是外向信息重要性压过内部信息的表现。

传统的村落,大路往往在村子一侧,人们聚集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分几条街道,中间的主街最为热闹。

这条主要街道最热闹的地方,是村庄物理中心,村子里东南西北的村民过来,用的时间都差不多,这里也往往是历史上村寨的中心。历史上为了防匪患,村子挖了深沟,堆出寨墙,形成一个个防御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村落,这跟城市格局很相似。

村民们闲下来时,就集中在中心街道的中心区聊天,吃饭时,也端着碗到中心区,这里是整个村庄的信息交流中心,信息密度最大的地方。从这里得到信息最方便,散布信息最快捷。这种格局很有道理,村民并不都互相认识,街道是很自然的分界,同一个街道,物理距离近的,互相更熟悉一些。有中心,可以让信息交流效率更高。

小卖部往往就在村中央,有些村子大,会有两个小卖部,一左一右,支撑起两个社交中心,大部分商品交易就靠小卖部完成。村庄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会对外扩展,整体上是围绕物理中心进行。

村庄基本上是和主干道保持一定距离,甚至要远离主要道路,主干道像是一根绳子,村庄像是被串起来的果实,连接主干道的出村道路像是果柄一样。

为什么村庄没有沿着通向城市、镇政府的主干道兴建?我猜测重要原因是村里人对外交往并不频繁,普通人一年也进不了几次城,对主干道的依赖不高。临近主干道并不一定是好事儿,会让外来的威胁更加直接,有安全因素,容易被盗,也容易被车辆撞伤,还有卫生因素——干旱时道路上尘土飞扬,雨雪后泥泞不堪。

不仅是村庄,以前的城市建设,多是有“9公里”的地方,就是城市要建在交通枢纽9公里外的地方。经济活动默认是在一个城市内完成,所以单个城市什么产业都有,五脏俱全。

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庄中心悄然生变,主干道变成马路,干净了,通了公交车后,对外交通也方便了,随着考上大学、外出打工、做生意者增多,人们开始在靠近主干道的自家耕地上盖房,慢慢的,村中间空了起来,主干道两边的房屋越盖越严实。

村庄重新生长了,乡镇公路变成了街道,一个个村庄像是糖葫芦一样,穿在乡镇公路上,果柄消失了。

主干道变成了新的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习惯性聚集于此,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从这里穿过,这也是进出村庄的必经之地,这里新建的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村中心小卖部慢慢开不下去,关掉了。村民聚集在这里,就跟大城市的白领聚在星巴克一样,就像看电影一样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摄取着信息。

此前村民对外界没有指望,城市很遥远没法接触,现在却触手可及,大多数家庭买了车,在城市买了房屋,孩子住在城市里,对外交流让交通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是对外联系的入口,也是出口。

通过主干道可以方便快捷地通往城市,也便于汇聚各种资源,村民在这里可以很快速接触外来信息,这里变成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