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智能婴儿看护器年销售额破亿,产业高速发展背后仍缺统一规范)
随着年轻一代的父母面临家庭责任和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高效轻松育儿的诉求日渐升高,智能婴儿看护器成为年轻一代父母平衡工作和育儿的重要辅助工具。
近日,《中国智能婴儿看护器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该白皮书由CIC灼识咨询主笔,联合TMIC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天猫母婴亲子、海马爸比和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
根据CIC灼识咨询测算,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销售额于2021年达到1.1亿元左右,并预计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
CIC灼识咨询分析师陈澈告诉蓝鲸产经记者,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在生育政策开放及高效育儿需求持续提升等因素的驱动下,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下游销售渠道主要为电商平台、商超、母婴店等。
2021年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在天猫平台销售额与2020年相比增长率超过120%。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吸引着新的商家及品类进入市场。2021年,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在天猫平台的商品数量与2020年相比增长率高达 334.2%。
白皮书指出,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目前市场集中度较高,而头部品牌因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平、较高的质量标准及较好的用户体验,更容易形成品牌影响力。
天猫数据显示,2021 年,在所有品牌中,海马爸比的销售额在同品类中排名第一。海马爸比的智能婴儿看护器2021年在天猫平台的销售额达到4400万元,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高达1108%。
在陈澈看来,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产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中国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家庭户规模的下降;上游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母婴用品行业中科技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对于优生优育鼓励政策的出台等。
尽管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产业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行业仍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制造端壁垒较低及消费者认知偏差等挑战。
从企业层面,我国智能婴儿看护器企业需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功能、拓宽产品品类等;行业组织层面,我国需成立行业协会,推行更高的标准认证体系,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最后,从国家监管和政策层面,需通过完善和健全三胎鼓励生育、开展婴幼童抚育阶段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完善托育服务相关政策并引导资本进入社会抚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行业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