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拧巴的A股biotech和港股biotech)
最近医药研究的风格很有意思!
港股biotech由于ASCO会议有数据更新,所以大部分都开会介绍在研管线的临床数据进展。A股在掘金688,也找了很多科创biotech开会,没有ASCO文章,还有别的可以讲。
1)A股说,我EPO销售强卖了6亿;港股说,我EPO卖11亿
2)A股说,我紫杉醇一个季度卖3000万;港股说,我紫杉醇一年卖20多亿
3)A股说,我三代EGFR半年买2.4亿;港股说,我三代RGFR第二年卖20亿
我们回到biotech领域,科创板医药股 有1/4都是biotech类公司,biotech已经成为科创板医药最重要的一大类公司。
科创biotech,要说质地不行吧,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荣昌,头部还不错;要说质地好吧,感觉能打的都是外援,本土产的biotech 感觉都有点欠火候,只在A股上市的biotech主要是以下几类:
老牌生物药企:科创板的国健、神州细胞、百奥泰、泰康生物都是五大靶点单抗时代,有名有姓的企业,到现在双抗都快不值钱的时候,感觉有点落伍。
单品商业化:有几家已经有产品上市,但三期在研产品少,临床管线处于断档的状态。
不香的靶点:有几家是搞艾滋病之类药物,自从歌礼丙肝药让港股biotech投资者吃亏后,好像抗病毒类企业在港股都没有那么吃香(腾盛的乙肝还是可以看看)
除了百济 荣昌这种两地都上市的biotech,A股上市的比港股上市的整体差一个档次。
当然不同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和风险偏好,不妨碍出现谊众这种很水的创新药,开始拳打再鼎、脚踏诺诚,两个市场割裂,各玩各的。
但终究不同资本市场上市biotech,研发的产品都要在国内医疗市场这一个锅里吃饭,不会因为某个药是A股上市公司生产就大卖,港股上市企业研发就不值钱。
回头再说为啥港股质量biotech比A股强。我觉得理由之一,港股上市公司,当年一级市场投资者都是美元VC PE,A股上市无法退出,就上了港股。而美元基金当年选biotech的眼光,肯定是选最好的一批企业,不会跑去投资一个紫杉醇纳米胶束。
所以,我自己比较担心A股biotech最后的产品竞争力问题。没有创新产品,没有商业化销售额,就成了无源之水。而A股biotech已经明显比更强研发实力,更丰富管线,更强销售能力的港股biotech,享有更高的市值。比价效应下,不知道未来A股biotech的市值如何演绎。
关注 调兵投资——更多医药干货
欢迎到“userfield医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