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高新区上市服务帮企业“稳军心” 规范IPO股权激励)
证券时报记者 唐强
6月9日,拟上市企业早期诊断之IPO股权激励讲座在成都高新区举办,本场讲座由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主办,成都高新区金融促进会、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据悉,约20家高新区拟上市企业的高管现场参加,近200家企业人员收看了讲座直播,讲座围绕如何与资本市场路径相结合进行股权激励为主题,分析股权激励从何时做与怎么做、常见税务与会计处理误区、IPO监管要点等。
近年来,为稳住人才,留住人才,股权激励更加受到不少拟上市企业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科创板过会企业158家,已进行股权激励的占比84%,股权激励,俨然已成风潮。
但需要指出的是,股权激励涉及会计、税务、人员激励、股东事项、治理架构等多个要素,企业往往很难从整体把握。对于如何让核心人员分享财富,创始人又能保住控制权,避免未来股权动荡,做到“好聚好散”?
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专家,北京通商(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磊律师指出,通过合伙企业设立持股平台,让员工间接持股,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股权激励尤其要注意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这最直接影响利润指标,部分企业未规范化处理,后期审核过程中数据调整,未能达到上市要求的例子并不鲜见。这一点对早期拟上市企业特别要注意,不要因为一两万的金额导致数亿的融资失败。
另外,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西南大区投资总监闫宝峰强调,股权激励千万别撒胡椒面,一定是留给对公司成长有决定作用的人,要么是估值的成长,要么是业绩的成长,人员覆盖面一般不要超过10%。掌握企业核心资源的人一定要有股份,而且要有足够的股份。一个企业有好的股权激励规划,在他们投资评估中是非常大的加分项。
近三年来,成都高新区平均每年新增外来从业人员超10万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户近5万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70万人,拥有各类博士后站点35个,各类人才创办企业超5万家。
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开始,成都高新区启动拟上市企业早期诊断服务工作,寻找3~5年内有望上市的“金种子”企业,帮助拟上市企业提前梳理上市路径及存在的障碍,推动问题分类化解。通过现场调研、诊断评估、对症服务三种形式,做好上市企业培育工作。本次讲座,正是根据企业调研中发现的股权激励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帮助企业择机做好股权激励,辨清IPO在该环节中的监管要点,走好未来上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