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大V清仓万科,也反思一下我自己最近半年的失误)
这两天看到雪球有大V清仓万科,拥抱茅台了。很难说他的这个做法对不对。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把万科拿到现在。
不过话说回来,我自己最近半年也没有可圈可点的业绩,更多是失败的教训。就我自身来看,我这半年确实做得不好。
应该说,去年Q4的时候,我有几个判断做得还是不错的。
第一个判断是去年10月初的时候,我认为地产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流动性问题,而是更深层的供需问题。也就是说,我认为地产行业将面临需求缩量市场下的惨烈竞争。貌似我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
因此,从10月份开始,我就考虑如何应对这个事。因为我重仓持有银行股。我认为地产缩量背景下,银行很难独善其身。因此考虑清仓我的平安银行。清仓的理由是平安银行开发贷占比约10%,在上市银行中排名非常靠前。我也担心中国平安持有的地产公司多为民营地产公司,由此可能会拖累平安银行。
我认为我的担忧是合理的(现实很打脸,就2022年一季报而言,平安银行的开发贷资产质量明显好于招行,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在那个时间点的担忧是合理的。)。后来我把我的平安银行仓位全部切换到招商银行。理由是招商开发贷占比相对低一些,约7%。另外,招行贷款利率低,可选择的地产公司会更为优良一些。
让我后来去反思这个行为时,我认为我当时做的还不够好。这是因为招行的开发贷占比也不算低。我更应该做的是调低银行股的整体仓位。
事实上,我在招行行长出事前,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个事,但是很遗憾,被意外的黑天鹅中断了。
我去年Q4的第二个判断是今年疫情会多点爆发,对于包括白酒在内的消费股业绩会造成冲击。基于这个判断,我去年12月开始打算减仓白酒股。最终我减仓了几次舍得,但是在五粮液上过于贪婪,一步之遥,没有减仓五粮液。导致今年遭遇明显的毒打。
我这两年的另一个不好的买入动作来自腾讯。事实上,在买入腾讯的时候,我对于这个企业还是缺乏深刻的分析。买入逻辑是基于腾讯的护城河。但是作为完整的企业分析来说,仅仅做这样定性判断就买入是不够的。因为我在买入腾讯时,也思考过就目前腾讯的体量来说,成长空间还有多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想的非常明白。
对于买入腾讯,一方面不能因为腾讯股价下跌,我就否定自己的买入动作。但是确实买入逻辑不够坚实。包括买入腾讯在内的其他买入动作,我自己的总结是,如果买入时做了非常严肃的分析,买入逻辑坚实,那么往往买入后赚钱概率很大。如果买入稍微随意一些,那么赚钱的难度就上升了很多。
写腾讯的例子其实是告诉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交易。不要偷懒。
-----------------------
推荐二马的书《噪声与洞见》,一本帮助普通投资者建立股票投资体系的书。
电子版已经在微信读书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