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宁生物募资6亿近7成用于还债,与控股股东大额资金拆借利息过亿)
近日,川宁生物再次更新招股书。
6亿元募资近7成还债
川宁生物本身由科伦药业拆分而来,2010年,科伦药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据天眼查APP显示,科伦药业直接持有川宁股份78.49%股份,并通过科伦宁辉间接持有公司2%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另外,刘革新直接持有科伦药业26.6%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与其配偶王欢、其子刘思川为一致行动人,后二人合计持有科伦药业28.78%股份,三人通过控制科伦药业实现对川宁生物的实际控制。
此次IPO上市川宁生物计划募集资金6亿元,分别向“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和“偿还银行借款”项目分配募资2亿元、4亿元,后者占比约为66.67%。
事实上,川宁生物的资金状况确实不乐观。2019年至2021年各年末时,公司货币资金账面金额分别为1.74亿元、5.1亿元和5.1亿元,但同时公司短期借款金额却分别为4.01亿元、7.91亿元和7亿元,2020年及2021年末公司还分别有6.28亿元、8.79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短期债务远超过货币资金的覆盖范围。
从长期来看,2020年及2021年末时,川宁生物分别还有28.46亿元、20.92亿元长期借款,报告期各期,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22%、52.97%和49.51%。在招股书中,川宁生物将国药现代、健康元等公司列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虽然公司负债率逐年降低,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川宁生物绝大部分流动资金为存货和应收账款,报告期各期末,川宁生物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4.22亿元、14.49亿元和14.53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45.69%、43.69%和45.19%。
在这些存货中,超过半数为公司主要原材料之一的玉米,各期末公司异地存放的玉米占当期存货比重分别为60.11%、46.18%和53.4%。
而在高额存货堆积的状态下,公司各期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也大幅提升,报告期各期计提金额分别为139.73万元、341.63万元和635.64万元。高存货、高应收账款的状况并不利于公司资金的周转。
与控股股东大额资金拆借利息过亿
川宁生物是国内主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主要进行生物发酵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生产、研发及销售医药中间体等发酵产品,目前产品主要包含硫氰酸红霉素、6-APA、7-ACA、D-7ACA、7-ADCA以及青霉素G钾盐等。
2019年至2021年,川宁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43亿元、36.49亿元和32.32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21.55万元、2.29亿元和1.11亿元,整体上有较大的波动起伏。对于2021年盈利的双双下滑,公司则认为主要要归因于2021年10月新疆地区霍尔果斯疫情导致公司停工的影响。
但同时公司却有极其不匹配的现金流,报告期内,川宁生物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7亿元、6.5亿元和8.0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川宁生物招股书中的数据与科伦药业此前进行的披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川宁生物披露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334940.85万元、39089.39万元,而在科伦药业分拆子公司的相关公告中披露的数据则为334323.47万元、39312.94万元,此外,2019年净利润、净资产等数据也有一定缺口。
事实上,川宁生物在财务上也与控股股东科伦药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8年至2020年,川宁生物分别向科伦药业拆入资金18.86亿元、9.11亿元和6.69亿元,科伦药业向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相关款项视公司生产经营需要逐笔发放、偿还,拆借期限以公司实际使用期限为准。
与此同时,双方签订协议,2019年拆借资金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计息,2020年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计息,由此2019年及2020年产生利息分别为1.88亿元、1.09亿元。
另外,2018年科伦药业提供的拆借资金为无息借款,产生的相关利息视同捐赠,增加资本公积。
而依靠川宁生物本身的盈利能力无法完全解决拆借资金的偿还问题,未解决存在的部分资金缺口问题,科伦药业通过商业银行又向川宁生物发放了3笔委托贷款,用途均为“归还向科伦药业借用的用于生产经营的借款”,合计金额达到3.5亿元。
2020年末川宁生物归还了全部向科伦生物拆借的资金,转而通过银行贷款补充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2021年仍然达到1.77亿元,主要为向银行借款利息。(蓝鲸上市公司 徐晓春 xuxiaochu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