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险资“双碳”投资超万亿 行业转型“绿”意渐浓)
伴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的执行,绿色金融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当前金融业普遍关注的焦点。
日前,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并将ESG(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我国保险业也在不断探索着绿色保险实践的路径。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的账面价值超过了1万亿元。
绿色保险产品加速创新
绿色保险是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和保险基金支持。绿色保险主要包括两部分:从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来看,是指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从保险公司的资产端来看,是指保险资金绿色投资。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是绿色保险最具代表性的险种,在我国已发展多年。近年来,随着绿色保险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险企探索环责险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例如,人保财险不断跟进环责险试点工作,不断推出多个全国性、地方性的环责险产品。2021年,人保财险共为9283家企业提供了174亿元环境责任风险保障;中国太保(601601)目前已实现环责险全国覆盖,截至2022年4月底,已承保环责险项目8000多家次,提供环境污染风险保障金额超过126亿元;为降低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人寿(601628)财险沿黄河流域9家分公司积极推进环责险,目前已承保企业1400余家,承担风险保障超45亿元;2021年,太平财险为全社会提供环责险、巨灾保险、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信贷等保险保障超3081亿元。
除环责险外,针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气候治理等方面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绿色建筑保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保险等,正在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据中保协统计,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533.77亿元赔款。其中,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
(图片来源:中保协《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
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各大险企不仅通过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来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更以长期投资者的身份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投资管理决策,以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银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制度处处长杜林,在今年5月26日举行的PRI碳中和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的账面价值超过了1万亿元。公司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组合类产品等方式践行ESG的投资理念,为包括绿色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资料来源: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官方报道等)
在为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险资金支持的同时,保险业将ESG理念纳入自身治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流程,通过观测企业ESG评级来评估投资对象在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对企业是否符合长期投资作出判断,在推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防范风险与获得投资收益间寻求良性平衡。
例如,在投资决策方面,中国人寿就将ESG投资理念作为重要考虑因素。2021年8月,中国人寿成立投资管理中心责任投资及资产配置委员会,在另类投资委员会评估项目增加ESG评估环节,加强绿色投资支持。2021年,中国人寿全年新增绿色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累计绿色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加4倍。
绿色保险存较大发展空间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到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双碳”目标下,未来40年我国减碳压力将催生与之相对应的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每年在碳中和方面的投资将是万亿级以上。
“绿色保险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化风险管理作用,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平安非银在研报中指出,尽管我国绿色保险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主要以规范性文件和指导建议为主、企业投保意愿有限;同时,绿色保险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险企经营成本高、难度大,保险产品以环责险为主,其他险种较少。
展望未来,平安非银认为可通过以下五方面举措推动绿色保险发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以环责险为主的绿色保险的推广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二是运用目录式管理,结合强制保险+自愿保险的模式,明确责任归属。三是通过政策支持和各类补贴加大对绿色保险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科技赋能绿色保险,推动保险业深度参与环境风险管理。五是险资积极参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