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快速加息加大外围货币调整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当美联储跟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时,美联储对于通胀预期管理的前瞻性指导也就消失了。当鲍威尔鸽派的暧昧态度不断显露时,市场也将失去对其中长期管理通胀能力的信任。
“快速加息比慢速更好,经济衰退比通胀持续增长强。”这是华尔街给美联储的建议。5月份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时,传奇对冲基金经理泰珀认为,力度太小,不如预期,导致了市场下跌。6月份议息会议,美联储听从了建议,加大药量,华尔街一片欢腾。
加息确实可以提高借贷成本,促使消费者和企业减少支出,从而给经济中的需求降温,以此来管理总供给冲击下的供需关系匹配问题。但是,对比之前美国多轮加息周期看,本轮周期里,在总需求层面,美国财政政策远远跑在了货币政策之前,且通胀很大程度上由财政政策驱动开始,随后叠加居民负债扩张。
鲍威尔在讲话中也承认,想要实现“软着陆”并不容易,单靠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够做到。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尚未显现出整顿财政纪律的迹象,且美国财政政策也越来越依靠货币政策。美联储即使确有应对通胀的充足的政策工具,也不得不在控制通胀和稳定债务负担之间进行艰难抉择,并且一旦失去财政支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也将受到冲击。
美国如此,日本欧盟等更甚。随着通胀进一步冲击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主权债务风险冲击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未来日欧央行能否坚持其货币政策立场,都令人存疑,更遑论整饬财政。6月15日,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大跌,两度触发交易所熔断机制。随后,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上涨240个基点,创2020年年初以来的最大利差,颇有“欧债危机”重来架势。旋即,欧洲央行宣布将以抗疫紧急购债计划(PEPP)进行再投资,以维持意大利等国债券价格。
可见,在欧美等国家货币紧缩政策面具下,仍然掩饰着不愿整顿财政纪律的真相,说明美联储货币收紧政策还没有伤及美国财政自身。但是对于欧盟、日本和英国等外围附庸地区,货币政策调整的压力已有点“绷不住”,其财政冲击开始显露。
继续下去,很可能是“美国开枪,欧日英倒下”,并带来国际资本市场和汇率市场价格的进一步调整,或许这才是华尔街的真正目标。与之对应,作为供给侧的商品货币已经在重新定价的路上。今年以来,发达国家逆差频频创下历史纪录,而中国和资源国家的顺差大增,中国前5月顺差2904亿美元,增长50.8%。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撰文就认为,人民币实际上是另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依托大宗商品,而是建立在制造业之上,拥有更加稳固的基础、更能抵御外部冲击的“商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