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巨额商誉、股价低迷、股东减持,思维列控:一朝激进玩并购,贻害多年意难平)
在我们的基本认知里,司机可以通过肉眼辨别前方信号来控制车辆前行,但当车速过大时,如高铁动车,这种人工控制便会失效。
那我们坐在快速穿梭的高铁上时,行车的安全怎样能得到保障呢?答案就是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思维列控(603508.SH)$。
公司于4月底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报,营收及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超20%。
但此前一天发布的21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10.6亿,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3.9亿,扭亏为盈。
扭亏原因在于:
第一,21年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第二,股权激励摊销额减少;
第三,订单增加,使得营收增加。
感觉公司身上应该有些故事,加上近期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老股民的一番慷慨陈词,“肺(怨)腑(声)之(载)言(道)”,让风云君决定带各位来一探究竟。
2018年,公司计划收购蓝信科技,借道实现在高铁领域的突破。
彼时,蓝信科技申请IPO刚被证监会否决。
公司分两步完成了此次收购:
3月,以8.82亿现金收购了SFML、南车华盛、张华、赵建州合计持有的蓝信科技49%股权,对应100%股权价格为18亿元;
5月,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合计15.3亿向赵建州、西藏蓝信等购买剩余的51%股权,此次对应的100%股权价格为30亿,溢价率达到431.58%。
同时约定,若蓝信科技2018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30亿,认购的股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即可解锁,否则要48个月。
而从后视镜来看,2018年蓝信科技扣非净利润“刚好”1.3亿。
为什么仅隔两个月,公司整体估值能够大幅上升67%,以致于让投资者认为是利益输送?
公司急忙解释:由于涉及控制权转让,且存在业绩承诺、股份锁定等约束,估值基础较前次收购49%股权有所不同。
最终公司收购蓝信科技100%股权实际支付的总对价为24.12亿,产生的商誉高达22.43亿。
蓝信科技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后,于2019年1月开始纳入合并报表。
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增长已显疲态,合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幅拉升公司营收:并表首年,蓝信科技实现营收3.6亿,扣非净利润1.85亿。
2021年,其贡献的净利润占思维列控净利润比重达64%,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公司在走第二步时包括了两部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和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第一部分的最终的发行价格为31.91元/股,于2019年1月4日完成股份登记手续,当天公司股价收盘价为42元/股,赵建州、西藏蓝信等账面已有32%浮盈的“纸面富贵”。
但人生更多的是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落落:截止2022年5月13日限售股解禁,公司股价已跌至18左右,较3年前的定增价已跌超40%。
第二部分“向不超过10名其他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9.80亿”则是迟迟不见踪迹。随后公司发布公告,由于市场融资环境变化,未能完成配套资金的募集。
显然,聪明——即使是不太聪明的机构——都不看好这次并购。从前复权的角度来看,定增有效期内,股价最低价是27元,而当前公司股价仅13元(除权除息后)。
收购的第一年,蓝信科技业绩承诺实现率达109%,超额完成任务。
次年2020年,蓝信科技实现扣非净利润1.96亿元,业绩承诺完成92.7%,且表示未完成是受疫情及铁路投资缩减影响。
公司以业绩成长性不及预期,对蓝信科技计提了8.51亿的商誉减值,2020年商誉随之下降至13.9亿,占净资产比重从51%下降至36%。
大额商誉减持,使得公司2020年扣非净利润亏损6亿,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2021年业绩承诺虽再次未达标,但未再计提减值,三年下来蓝信科技业绩承诺合计完成了98.89%。截止2022Q1,公司账上还剩近14亿商誉。
我们再来回(打)顾(脸)一下公司当年吹过的牛:据2018年购买资产报告书显示,“谨慎预计”蓝信科技未来5年营业收入可达30亿,但时间过去4年了,蓝信科技营收合计15.97亿,仅到预计的一半。
高额的商誉成为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现在投资者最为担忧的一个因素,毕竟截止2021年底,公司商誉是净利润的3.5倍,稍不留神就够公司喝一壶了。
靠高溢价并购解决了增速问题,但当公司庆幸跳出了一个坑时,却发现自己可能已经掉进了另一个坑。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李欣、郭洁以及王卫平,三人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
2018年2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实控人之一兼董事长李欣计划增持5000万-1亿公司股票,且未设置价格区间。
而由于重大资产重组,股票增持计划两度延期:从8月3日顺延至12月2日,而后再次被顺延至2019年3月3日。
两次延期后,2019年2月13日,公司称由于股价较当时增持计划提出时上涨超过27%,遂取消本次增持计划。
3月11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大致意思是顾及董事长个人信誉及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形象,还是决定增持,期限是3月3日起3个月内。
这次可一点都不含糊,截止3月14日便完成了整个增持计划。
增持不含糊,减持起来也果断决绝。
2019年底,公司股价已经较年初有了明显上涨,李欣因“个人资金需求”在12.17-12.20日之间分5次减持,减持均价为55.43元,而年初的增持均价在42.71元。
“巧合的是”,此次减持数量为109.23万股,与前次增持数量完全一样,但这一买一卖却净赚1035万,仅仅9个月收益率21%,老板这波操作,绝。
在近些年公司股价持续低迷背景下,公司股东也不太“平静”,尤其是$远望谷(002161.SZ)$在2011年以自有资金1.12亿战略入股,2015年上市后占公司15%股份,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自2016年开始,远望谷持续减持公司股份来增加自身业绩,截止2022Q1,其持股比例已经下降至4.59%,累计套现5.8亿。2021年底,远望谷表示适时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要“拍屁股走人”了。
还有公司董事解宗光、方伟等减持动作也较明显,频繁地减持让股民怨声载道,当然也在一点点消磨他们的耐心。
撇开以上的“小动作”,回归到业务层面来,公司自身还是有较强实力,其业务有较高进入门槛。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两大领域,主要包括列车运行控制、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铁路安全防护三大业务,前两者贡献公司80%以上营收。
公司客户主集中在铁路系统,因此经营受铁路政策、改革等影响较大。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分为 LKJ 系统和 ATP 系统两大类,主要用于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目前,LKJ 系统仍是国家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主流装备,使用寿命为6至8年,市场只有思维列控、$时代电气(03898.HK)$、$交大思诺(300851.SZ)$三家合格供应商,截至2021年末,公司 LKJ 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0%。
高铁运行检测由蓝信科技负责,蓝信科技是我国高铁DMS系统、EOAS 系统的核心供应商,目前相关产品暂无竞争厂家。
公司毛利率整体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经调整经营利润率近年来有所上升,主要源于费用率的下降。
除销售费用率保持稳定外,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近两年均有明显下降,这两者大幅变动跟同一个因素密切相关:股权激励费用。
自2017年以来,公司便频繁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但又频繁“夭折”,其中还由于解锁条件低,授予价格过低(回购平均价的10%)等,一度受到市场诟病。
2019年公司一口气发布了两期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大同小异,解锁条件均以2017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19-2021年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增幅不低于30%、40%、50%。
而除2020年大额商誉计提导致扣非净利润为负外,2017年是公司上市以来唯一一年扣非净利润低于1亿元。
若要达到解锁条件,则2019-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须达到1.22亿、1.32亿以及1.41亿,较2017年分别多出0.28亿、0.38亿、0.47亿。
而仅2019年公司就确认了1亿的股权激励费用,几乎跟三年要求达到的新增利润之和持平。
2021年,在扣除股权成本摊销以及蓝信科技净利润后,公司原本业务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1.52亿,仍远低于上市时2.6亿的高点。
另一方面,收购的蓝信科技净利润持续增长,目前看来,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离不开蓝信科技。
从2021年资产结构来看,货币资金、商誉及应收为公司前三大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达76%。
截止2021年底,公司账面上有近15亿货币资金,运营资金充足,因此公司账面上负债不多,其中有息负债率仅0.8%。
近些年来,公司应收款金额不断增加,特别是2021年,应收款较2020年新增3亿,应收款周转天数也上升至198天。
应收账款中,有88%的份额是在一年以内,较多的应收款来源于其业务的特性。
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铁路各运营单位及车辆修造单位,包括国铁集团、中车及其子公司、各地方铁路局等,这种单位一般具有付款审批及支付流程较慢等特性。
公司的信用政策通常是产品验收完毕后一定期限内(通常60天内)支付90%-95%,余5%-10%作为质保金,待质保期(通常为12-18个月)结束后结清。
对于2021年应收款的大幅增加,公司解释称源于销售增长以及主要客户受疫情持续影响,资金预算较往年紧张。
应收账款的剧增,导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下滑严重,2021年仅0.65亿,较前一年下降83%。
公司业务拓展所需资金投入主要在人工及科研经费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重达37%。
公司每年公司资本支出不大,这也确保了自由现金流长期为正。上市以来,公司合计创造的经营现金流为17.6亿,自由现金流为12.4亿。
近年来公司销售回款较好,但利润质量不高。从收现比和净现比也能看出端倪,2021年公司收现比为0.7,净现比仅0.16。
上市以来,除2020年外,公司分红数额持续上升,2021年计划分红2.31亿,创历史新高,占归母净利润的60%。
思维列控主业一直围绕着国家铁路这一细分领域,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受政策、国家铁路投资等影响大,有一定的周期性。
公司毛利率高、负债风险低,但规模小,身板儿单薄,应收款项较多,经营现金流下降明显。
收购的蓝信科技对公司业绩影响至关重要,但当初的高溢价收购带来了高企商誉,这颗雷会不会爆,什么时候爆,恐怕将长期影响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