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七成员工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OLED核心材料“霸主”通用显示:专利到期?别怕,专利有的是,格局大的很

来源:市值风云app 2022-06-29 09:28: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七成员工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OLED核心材料“霸主”通用显示:专利到期?别怕,专利有的是,格局大的很)

折叠屏是近几年来各家厂商对手机形态的一种新尝试。

相较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直板手机来说,折叠屏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经过几年的发展,折叠屏手机的竞争格局也从华为、三星扩大到$小米集团-W(01810.HK)$和OV。

大力推广折叠屏的背后是高端显示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今天的主角通用显示,或$Universal Display(OLED.US)$(美股,下称UDC或公司),在OLED的发光材料领域耕耘了20余年。

公司的发展史可以被当作行业活化石。

(来源:Yahoo)

一、LCD替代了CRT,但终将被OLED替代

显示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阴极射线显像管(CRT)诞生,实现了电信号向光输出的转换,彩色CRT电视占领了一个时代。

在20世纪下半页下半叶,较为轻薄的液晶显示器(LCD)逐渐取代了笨重的CRT。

但LCD与CRT相比仍然有不少缺陷,包括响应时间长、可视角度小等。

在90年代,一种自发光的显示技术,OLED被发现。它比LCD更轻、更薄、更省电,可视角度更广,响应速度也更快。

每个像素里的RGB三原色都可以自发光,不用像LCD必须通过彩色滤镜才能达到全彩显示。

关键是OLED的发光结构可以在柔性基板(Flexible Substrate)上制造,而LCD却只能在刚性玻璃基板上制造,这个特性让OLED未来的用途产生了无限的可能。

但当时受制于材料限制,OLED还处于技术生命的婴儿时期。而且各大厂商对LCD前期投资巨大,不会轻易放弃LCD。

厂商们便围绕LCD的缺陷进一步优化,开发出了如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IPS-LCD等新的应用技术。

而LCD的发展史上也经历过数次完整的增长衰退周期,最终$京东方A(000725.SZ)$砸碎旧世界,成为LCD全球第一。

风云君在去年覆盖过京东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京东方,20年,1000亿,砸碎旧世界,砸出新未来!》。

(来源:注册制炒股就用市值风云App)

各大屏幕面板厂商在LCD阵地上厮杀的时候,也有人早早开始布局OLED。

最早应用AMOLED(有源矩阵OLED)的手机是诺基亚在2008年推出的N85。

随后,和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同台竞争的三星电子,在2010年推出了Galaxy系列手机将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 Co.,SDC)的AMOLED屏幕发扬光大。

手机屏幕中,AMOLED面板占有率从2010年的不到5%,一路提升到2020年的40%。

但如果以面积计算,2021年AMOLED面板的出货面积约1421万平方米,市场份额仅为5%。

LCD技术替代了CRT显示技术,但最终会被OLED替代。

而且OLED尺寸会越来越大,逐渐占领大屏电视领域,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透明显示领域。

(来源:电影《碟中谍4》透明挡风玻璃屏幕)

除了三星显示和LG显示(LG Display,LGD)之外,一大批国内厂商近几年也开始入局OLED,包括BOE($京东方A(000725.SZ)$)、CSOT(TCL华星光电)、$深天马A(000050.SZ)$、$维信诺(002387.SZ)$等。

(来源:DSCC-显示器供应链咨询)

不过最早进入OLED产业化的三星显示在该领域仍具有统治地位:以OLED面板出货数量计,三星显示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仍高达70%。

二、OLED的技术“路线之争”

OLED并非毫无缺陷。其较高的制造成本,远低于LCD的材料寿命,以及还未统一的主流量产技术路线,都让行业主要玩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OLED屏幕无需背光模组、偏光板以及彩色滤镜,而且原材料用量比TFT-LCD更少,理论上OLED的成本应该低于TFT-LCD。

可现实是OLED到现在也还是主要配置在中高端手机上。

(来源:Omdia,国盛证券)

OLED的成本瓶颈在于其发光材料通电后抗氧化能力极差,需要真空密封来防止其氧化。

于是,最先对OLED产业化的三星显示,选择的主要技术路线是LTPS(低温多晶硅)TFT基板+RGB(红绿蓝)OLED有机材料,这就重走了TFT-LCD的老路,也是成本下降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新的制造工艺的应用,以及OLED产量增加,成本终究还是会下降的。

OLED主要依靠有机材料发光,最初时期OLED材料寿命短,发光衰退迅速,引发出三星手机“烧屏”问题。

而且光的能量越高,寿命越短。这意味着红色的寿命最长,绿色较短,蓝色则最短。

得益于主体发光材料(Host)以及掺杂材料(Dopant)的逐渐发展,市面上主流OLED面板寿命已经有效地延长了,“烧屏”现象也不那么常见。

另外,新的磷光材料的发光效率较上一代荧光材料高出4倍。可以说未来几年里,磷光材料会是OLED发光材料的主要技术路线。

目前磷光材料已经应用在红、绿色材料上,而蓝色磷光材料还在商业化的途中。

当然,除了磷光材料外,还有超荧光和TADF(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也都在研发中,未来OLED在发光材料方面都还有很多选择。

(来源:UDC公司官网)

和LCD屏幕尺寸逐渐变大的趋势一样,可用于制造大尺寸电视的OLED高世代产线也在集中规划建设。其中8G和10.5G均可用来制造超大尺寸电视。

(来源:Statista)

小尺寸OLED屏幕的主流技术是三星的LTPS TFT基板+RGB有机发光材料,但若用该技术制造大尺寸屏幕的经济效益极低。

所以这几年市场上已经发展出三种主流的大尺寸OLED技术路线:

Oxide基板+蒸镀白光+RGB彩膜(LG显示主要路线,WOLED)

Oxide基板+蒸镀蓝光+红绿量子点(Quantum Dot)彩膜(三星的QD-OLED)

印刷OLED(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三星都在尝试的新技术,处于产业化初期)

可见未来面板厂商之间肯定还会有一场大乱战,甚至在有机发光材料方面也有不同选择,里面又会有多少合纵连横,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霸主地位的来源——专利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OLED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有一定了解,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UDC如何能成为OLED领域的霸主。

在1994年,当时市场的主流还是CRT电视和显示器。

一位普林斯顿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PRISM)工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Sherwin I. Seligsohn怀揣创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愿景成立了公司,这个技术就是OLED。

公司在1996年于NASDAQ上市,而当时仅有三位兼职员工,一项正在申请的专利,以及一个和普林斯顿大学签订的研究合同。

公司在1998年首度发明出磷光OLED技术(PHOLED),并于2003年将专利授权于日本东北先锋集团用于OLED照明器件的开发。

但二十年之后,这家以研发起家的初创公司已经成为了OLED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之一。

公司的客户囊括几乎所有头部显示面板制造商:

三星显示(SDC)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用AMOLED面板制造商,2001年开始与公司便有合作,在2001年、2011年和2018年多次签订供货及专利授权协议;

LG显示(LGD)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尺寸AMOLED面板制造商,与公司合作超过15年,在2007年、2015年和2021年多次签订供货及专利授权协议;

友达光电(AUO)在2001年开始便有合作,在2016年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京东方(BOE)在2017年与公司签订长期专利授权及供货协议;

维信诺(Visionox)在2018年与公司签订专利授权协议,并在2021年延长5年;

华星光电(CSOT)武汉在2019年完成了对公司的磷光材料的评估,在2020年与公司签订了长期专利授权及供货协议。

公司另外还与深天马、夏普、日本显示等显示面板企业,以及柯尼卡美能达、住友、OLEDWorks等照明设备制造企业也有专利授权和供货协议。

UDC的客户遍布下游面板厂商的所有主要玩家,主要是因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磷光发光材料的核心专利。

公司自研以及收购的专利和非专利组合形成了强大的壁垒,让公司享受了十余年的市场垄断地位。

但专利都是有时间期限的,公司的部分基础磷光材料专利于2017~2020年间在全球各地逐渐到期。公司竞争对手日本出光兴产(Idemitsu Kosan)蓝色荧光材料的核心专利也在2018年到期。

正是这一时期,各大面板厂商开始集中建设OLED产线,国内的发光材料制造商也遇到了国产替代的好时机。

公司目前拥有已公布和申请中的专利共5,500个,其中约1700个专利是从富士胶卷和巴斯夫收购而来。

这些专利让公司仍在磷光材料、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竞争优势。

(注:I-已公布,P-申请中;来源:UDC公司官网)

此外,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预计蓝色磷光材料会在2024年进行商业化。

寿命最短的蓝色OLED使用磷光材料后,面板整体的发光效率和寿命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面板厂商想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蓝色磷光材料仍是不二选择。公司的垄断地位也将随着蓝色磷光材料的商业化而延续。

除了发光材料外,公司在制造环节也拥有大量专利,在年报里,公司着重强调了有机蒸汽喷射印刷(OVJP)这类全新的制造工艺。

各大面板厂商正在积极搭建的印刷OLED产线也极可能得到了公司的技术支持。

另外,公司还有一系列柔性(Flexible)OLED专利,2021年拉斯维加斯的CES(消费电子展)上,公司的几家客户展示出的可折叠和可抽拉式翻卷屏幕均用到了公司的专利。

这就是材料界隐形“霸主”的实力,从材料的垄断到下一阶段的主流制造工艺都离不开公司的专利。

四、靠专利挣钱,但不是专利流氓

公司2021年营收为5.5亿美元,5年CAGR为13.3%。

公司的收入与手机厂商的选择息息相关。自三星在2010年发布Galaxy手机时,公司的业绩才开始快速增长,在2017年iPhone也开始使用OLED屏幕时有了第二次爆发。

公司将全部业务分为三大板块:材料销售(Material),专利授权许可(Royalty & License)以及合约研究服务(Contract Research Service)。

材料销售业务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55%~60%之间,专利授权费也一直维持着40%左右,这两个业务是公司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

合约研究服务主要是2016年收购的Adesis公司的CRO服务,该服务营收较小,暂不讨论。

公司2018年营收下滑约26%,主要是因为当年OLED屏幕市场预冷,同时公司将收入确认政策从ASC(会计准则汇编)Topic 605换为了Topic 606。

转换后,公司的专利授权收费从按时间定额摊销,转变成了按材料销售确认专利授权收入,两个业务的收入比例自此之后也较为固定。

2022年一季度总营收为1.5亿美元,其中材料销售为8670万美元。

根据UBI Research 统计的当期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推算公司的市场份额约为20%,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家。

材料市场上的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陶氏杜邦(DD.N)、韩国德山(Duksan)、德国默克(Merck KGaA)等,甚至还包括部分客户的材料研发部门,如三星SDI,LG化学等。

公司虽然也研发材料的商业化制造工艺,但公司并不涉及生产,因为公司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了$PPG工业(PPG.US)$。

可以说公司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研发!

直到2021年2月,公司将PPG在爱尔兰香农的生产设施租下,预计在2022年中开启公司自己控制的产线。

由于公司强大的专利壁垒,公司毛利率维持在约80%,不过这三年来有略微下降的趋势,也能部分说明竞争环境正在逐步恶化。

随着公司自有产线在2022年起动,公司的材料销售额会有所扩大,但没有实际生产经验可能会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

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一共有409位员工,超过70%都是科学家、工程师或实验室技术人员,分布在化学、物理、电子机械工程等不同的学科。

而且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多个高校研究合作伙伴,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和密歇根大学。

这些研究伙伴为公司提供了约650个专利,公司可以不受限制的向第三方发放从属许可,而公司付出的代价仅为与专利相关营收的3%。

公司的研发活动包括可被专利化的内容,也包括无法被专利化的技术和诀窍。因此,公司也会承担研发投入无法转变为收益的风险。

在年报中,公司将知识产权保护列为公司最重大的风险点,也是研发类公司最大的问题所在。

公司2021年的主要经营活动是研发,所以公司的期间费用最大的部分也是研发费用,约占总营收的20%。

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股权收入计划,包括股票补偿计划、限制性股票奖励、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以及员工购股计划。

这些股权激励相关的费用占到公司总营收的7%,其中大部分是分配在了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里,这也是该项费用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公司可以被归类为专利实施体(Patent-Assertion Entities,PAE)。PAE与非执业实体(NPE)类似,都有专利流氓的属性。

但从公司公布的年报信息来看,除了在2011年与巴斯夫SE有过专利纠纷,公司没有任何其他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法律诉讼,也没有任何诉讼相关的其他收入。

目前来看,公司完全与专利流氓这个概念不沾边。不过公司也在年报里称“不排除在未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公司所有的知识产权”。

说白了,谁不想体面得挣钱呢?竭泽而渔毕竟是下下策,能把市场搞得大大的,生生世世不竭,那才是上上策。

研发型公司的净利润也十分可观,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0%以上。

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占比较大,而且绝对值也较全年营收更高,另外公司没有任何有息负债。

得益于较高的净利率,即使总资产收益率较低,也没有金融债务杠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三年依然可以保持在15%~18%之间。

而且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处于加息周期的情况下,保留更多流动资金反而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可能让公司在未来取得更多优势。

在回馈股东方面,目前公司只通过股息分红回馈。

近五年共分红1亿美元,占同期自由现金流的16%。

结语

UDC是最早开始研究OLED的公司之一,随着OLED显示面板的市场地位逐渐增强,公司的地位也随之增强。

相较于当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公司在OLED领域上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专利组合仍保持优势。

随着第一批全球主要的OLED材料专利集中到期,公司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竞争格局也会越来越复杂。

先发者能否一直赢下去,还得拭目以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深天马A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