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债券通将满“五周岁”!独家专访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信用债渐受外资关注 增配人民币资产仍是趋势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孙璐璐 2022-06-30 22:0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债券通将满“五周岁”!独家专访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信用债渐受外资关注 增配人民币资产仍是趋势)

2017年7月3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上线,标志着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渠道再扩容。五年来,债券通以其电子化操作更为便捷高效,交易方式对境外投资者更“友好”,快速成长为深受境外投资者青睐的主流投资渠道,近三年来,债券通每月交易量已经在多数时间超过了比其更早推出的结算代理模式。

伴随着债券通的成长壮大,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的规模近五年亦成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37831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超3倍。但今年2月以来,受中美利差“倒挂”等多因素影响,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出现净流出的逆转行情。

时值债券通迎“五周岁”,恰逢当前欧美经济体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全球资本流动波诡云谲,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看法有何新动向与新变化?外资眼中的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建设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空间?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

彭博亚太区总裁 李冰

外资开始更关注中国信用债市场

证券时报:回顾债券通开通运行的过去5年,您认为债券通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冰:债券通自开通以来,因其电子化交易方式,以及后续陆续推出的举措使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现已发展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的主流渠道。近三年来,债券通每月交易量已经在多数时间超过了比其更早推出的结算代理模式。回顾过去一年(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的数据,债券通的交易量达到7.2万亿,高出结算代理模式三成。

从投资者数量看,以法人为统计口径,目前已达到751家,较2018年5月增长了1.4倍。目前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78家成为债券通投资者。彭博作为债券通主要合作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之一,根据我们与客户的沟通发现,债券通投资者类型已经更加多样化,境外一些小型资产管理机构、欧洲的一些地区性银行陆续参与进来,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 从投资标的来看,利率债仍然是债券通投资者持有的主要标的。信用债持有规模相对较小,但从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已经开始更加关注中国信用债市场,通过彭博查询中国信用债相关指数、数据和分析的投资者日益增多。

证券时报:外资投资中国信用债最新情况如何?您认为为推动外资进一步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还需完善哪些配套制度?

李冰: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和上海清算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境内信用债券(包括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同业存单、资产支持证券等)余额3223.84亿元,其中同业存单1311.95亿元,企业债券999.57亿元,金融债券587.53亿元。

随着投资者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了解的加深,投资者会逐步将目光转向信用债市场,信用下沉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彭博于2020年11月推出了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帮助境外投资者了解、评估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LCC指数表现出了兴趣,包括摩根资产管理在今年推出了全球首只追踪包含LCC系列指数的ETF等,由此可见境外投资者对信用债市场的关注。近期,中国监管部门针对交易所债券市场开放推出的举措,也会在这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推动境外投资者进一步投资信用债市场,还需要在几方面完善配套制度,包括信用评级体系与全球标准的接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可获得性,以及违约处置机制的完善等等。

证券时报:债券通运行初期开通的是“北向通”,2021年正式启动“南向通”,目前您认为“南向通”运行情况如何?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债券通金融业务近年来有何变化?

李冰:“南向通”自去年开通以来,运行顺利。彭博也深入参与其中,既是“南向通”的主要债券基础数据和估值数据来源,也为境外做市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支持其与境内投资者开展“南向通”交易。我们从相关客户方面了解到,“南向通”交易量从今年2月开始也开始活跃起来。“南向通”正在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机会。

境内金融机构作为债券通做市机构也伴随着债券通过去5年的发展而不断成长。面对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境外投资机构,境内做市机构的经验和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在服务这些做市机构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机构开始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客户和其需求,并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境内机构的成长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方面。

今年以来中国债券收益表现亮眼 

外资增配仍是趋势

证券时报:今年2月-5月,外资净减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随着下半年美联储加大加息力度,中美利差会继续“倒挂”,这会加大对外资减持的压力,您怎么看?

李冰:美国加息所导致的中美利差缩小甚至倒挂,确实对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也是我们看到从今年2月开始出现外资减持中国国债的原因之一。但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应当被视为对境内债券市场开放带来巨大阻力。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当前美联储加息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国内的巨大通胀压力。因此,比较中美实际利率可能更有意义。以十年期国债为例,目前中美利差在2%左右,中国债券还是保有相对的吸引力。

从收益率角度来看,今年全球债券指数表现乏善可陈,截至6月15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年至今录得回报-14.98%,而彭博中国综合指数的收益为1.79%,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在全球范围来看,与美国相关性较高的市场,比如巴西、墨西哥,在美联储加息的压力下,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然而其债券收益率出现了更为大幅的下滑。这也可以侧面说明,利差并不能直接决定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还应关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中国市场的分散化效应一直较为明显。

此外,从历史来看,美联储曾经在2017-2018年采取加息、缩表政策,但这一时期,除了在个别月份出现外资减持中国国债的情况,绝大部分时间,外资保持了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

证券时报:您认为影响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因素中,除了有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外,还有什么因素也值得注意?

李冰:我们认为,影响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另一个重要且更为直接的因素是汇率。历史数据表明,2015年“8·11”汇改,对当时外资减持人民币债券有较大影响。因此,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也在今年对外资持有中国债券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已表示会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并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对强化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是有利的。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尽管从2月开始外资持续减持中国国债,但是5月份减持量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下半年,如果国内经济明显企稳转好,我们对于外资加大投资人民币债券仍抱有相对乐观的看法。 

总结来说,短期内由于收益率发生相对变化,投资者做出了一定的资产配置调整;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中国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让境外投资者继续重视中国市场,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将是趋势。

外资期待衍生品投资扩围

证券时报:对于未来中国债券市场推进对外开放,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方面,您还有哪些建议?

李冰: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在推进对外开放方面,还可在完善电子化交易、丰富债券衍生品投资品种,大力发展ESG、绿色债券等方面深化探索。

具体来说,在电子化方面,债券通从制度设计和推出开始,就与彭博等境外电子交易平台合作,采用电子交易的方式,可以简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优化合规报告等等,这是债券通被投资者青睐的原因之一。目前,电子交易方式完全覆盖债券通的二级市场交易,但是在一级市场投资方面,电子化交易的深入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在衍生品方面,中国债券市场更为成熟的标志将是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衍生品来管理风险和捕捉投资机遇,特别是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根据我们与境外投资者的交流,境外投资者热切期待利率互换、国债期货等衍生品被纳入投资范围。

此外,可持续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ESG投资已经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成为很多投资机构的必须选择。中国债券市场正在面临一个历史性机遇,深化开放,推动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将推动全球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也将有助于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