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战略升级重视本土研发,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创新实力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袁源 2022-07-01 20: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战略升级重视本土研发,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创新实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是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布局的战略转向。外资研发中心是中国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外资是否愿意将企业最核心的研发环节放到中国也是一项“是否看好中国市场”的风向标。

植根于中国近30年的阿斯利康,正在推进加速在华创新及本土研发,特别是早期基础科研。该公司继续推动研发中心的提升能级、强化功能,成为跨国企业深耕中国战略升级的最新例证。

研发中心持续增加

近日,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研发日”上,阿斯利康方面宣布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国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首次将阿斯利康全球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平台)的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引进中国,旨在招募更多中国创新力量参与全球新药研发,加速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多年来,外资企业不断扩大在华研发投入。2022年第一季度,包括外资研发中心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7.8%,大大超过均值。

上海是中国外资研发中心最聚集的城市,截至5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848家,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到512家。根据去年公布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要累计达到560家的发展目标。

上海是阿斯利康中国总部所在地,在上海超过500家外资研发中心中,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成立的时间并不算早,但其扩大布局的速度可圈可点。

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前身是2013年成立的中国新药研发部,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在中国注册和在欧美发达国家注册的时间差距,支持阿斯利康的创新药物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加速上市。2021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完成全面升级。通过这一升级,阿斯利康试图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模式,加速将全球创新药物引进中国,同时加快本土创新药物开发并带到全球,为全球患者提供世界级“中国造”的医疗解决方案。

研发能力稳步提升

这样的升级背后,是中国研发地位稳步提升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国家统计局去年10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显示,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42.6,比上年增长6.4%,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诸如《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等新政出台,也为外资研发中心更稳更快布局注入政策保障。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称,随着中国创新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中国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网络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阿斯利康对于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前景始终抱以坚定的信心,全球研发管理层也为中国研发团队的发展壮大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投入。阿斯利康将立足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的双向优势,加强与本土创新力量的合作,加速打造中国研发创新生态圈,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新药研发大步向前。

何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2013年中国新药研发部开始,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研发从“巧手”逐渐升级,成为引领全球研发的“大脑”智库。尤其是针对一些在中国高发,以及有高需求的疾病领域的研究,比如消化系统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需要研发职能逐步从“巧手”向“巧手加大脑”转化。

阿斯利康持续看好中国研发土壤,目前聚焦发力挖掘中国早期科研能力,拓展基础科研源头创新。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的重心已从开展中国确证性研究、支持新药上市向更早期研发拓展。

实践证明,中国的本土化创新已能够深度参与全球研发。在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内有150多个项目,与全球研发管线的同步研发已经达到近90%。预计将每年新增10-15个项目,5年内获批的新药或新适应症可达60-65个左右。

谈及机遇与挑战,何静称,中国生物研发的大环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研发中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其中,机遇非常明显。国家层面不断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鼓励支持创新。2015年开始的药监改革,给行业注入了极大活力。此外,中国有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不断向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加上海归人才的回归,形成了充沛的人才储备。

但何静也坦言,从创新药研发的角度来讲,中国相较发达国家起步晚、底子薄,仍需一个逐渐迭代和学习的过程。药监改革已打下良好框架,仍需推进改革的深化和落地。挑战最终都会转变成很好的机遇和动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