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问界M7惊喜登场,一年造了两款车的小康赛力斯成色几何?)
来源:金融界
作者:张希
一年造两车,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汽车携手华为,共同写就新能源造车热潮中鲜亮的一笔。
7月4日,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AITO问界第二款产品——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问界M7正式发布。亮点满满的强大性能和配置,以及超高的性价比,让众多车友直呼:“很可以!”
而这只是小康股份转型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初步成效,作为拥有近二十年整车制造,完整的核心工程能力车企,小康股份正拿出“第三次创业”的决心在新能源汽车战场深耕。
问界M7惊喜登场
作为赛力斯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又一成果,问界M7基于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打造,拥有6座大空间、AITO零重力座椅和全新升级的HarmonyOS智能座舱,将满足家庭和商务用户对于高品质出行的追求。
发布会现场,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与余承东同台揭晓了问界M7的售价与预订权益,新车零售价为31.98万元-37.98万元。相对于问界M7的强大性能和配置,零售价一出,即有大量用户表示:“很良心!价格很可以!”
张兴海、余承东两个“产品主义者”还互相点赞了对方对于产品的极致追求,希望问界M7能够带给用户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
一直宣称“三年之内不造车”的华为,这几年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却十分密切,技术与服务遍及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而与其他合作伙伴不同的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更为密切和深入。
从最终的成果来看,除开“天花板级别”的鸿蒙智能座舱,问界M7的不同点在于,在拥有大型SUV的尺寸和空间的同时,实现了中型SUV的操控感,并且相比同等的SUV,即使当油车不充电,耗油量也能省一半以上。
与华为双向赋能成果显著
2021年12月,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推出首款高端新能源SUV问界M5。合作一年多以来,双方在技术力、产品力和网络渠道力方面强强联合,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官宣”短短3个多月后,问界M5就开始正式交付,3月份挺进了高端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五名,同时在4月、5月继续发力,一直维持新能源SUV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今年5月,小康股份新能源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同比增长244%。问界M5更是创造了87天交付过万的最快记录。
7月1日,赛力斯汽车公布了2022年6月份的销量数据,截至6月30日,小康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产销47714辆和45622辆,同比增幅达到255.12%和204.51%。种种数据都表明,小康股份致力于新能源战略转型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在发布会上表示:“赛力斯与华为携手,体现了跨界的力量。我们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肩并肩进行联合设计和制造,联合销售和服务,比如华为在智能科技方面非常领先,赛力斯有二十年的造车经验和整车实力。”毫无疑问,问界优秀的市场表现,正是小康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具备战略的一致性、高效的配合性的绝佳体现。
对于与小康赛力斯的战略合作,余承东也表示华为和赛力斯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了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的成功样板,AITO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赛力斯与华为双方跨界合作以来,小康股份在二级市场上也备受瞩目,股价接连涨停,2年翻了近13倍,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
此次发布会上,张兴海还透露,“赛力斯与华为的跨界合作才刚刚起步,我们双方的合作会更加深入,更加长期和可持续,接下来,双方将做三件事:一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二是为社会和市场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三是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电动化的,不一样的出行体验。”
随着与华为合作越来越深入,小康股份也受到券商机构的关注看好。东吴证券研报发布指出,M7销量值得期待,预估M7稳态月销7000/10000 辆。2022-202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5%突破至50%+的黄金时期,也是商业模式创新期!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创新合作模式正处于0-1阶段的重要验证期,对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转型新能源,以创业心态造车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为拥有近二十年整车制造,完整的核心工程能力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也是小康股份的必经之路。2016年,小康股份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专注于高端车的研发,特别是在增程和纯电双技术路线的研发,以及整车技术与智能制造能力。
然而,对于一家传统车企来说,转型新能源这块新大陆着实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在原来的整车研发、制造基础上,把智能化发挥出来?张兴海曾经思考良久,他表示:“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思考,未来全场景生态是必经的过程。而要打造全场景的生态体验,车企单打独斗很难完成,或者说传统企业想完成会更具难度。所以一定要进行跨界合作,充分发挥各个行业尤其是智能化领域的优势。这样双方联合,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建立汽车生态体系和生态品牌,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否则,只能逐渐被边缘化。”
而回到第一性原理,车辆本身的属性是要给人开的,并且新能源车要做到比传统车更好开、要更安全、性能更好,才算是真正地转型成功。
这背后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小康股份毫不吝惜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过去6年,小康股份对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累计研发费用支出近100亿元。其中,2021年年度研发支出达19.5亿元,占营收超过11.66%。
目前,小康股份在中、美两地建立了超过30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拥有专利技术近3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57项。特别是在更具中国国情的智能增程领域,赛力斯自主研发了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引领增程技术快速发展。
对于问界采用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常有声音说这个路线是过渡性路线,张兴海与余承东均表示“增程车不够先进的说法是伪命题。”因为增程解决的是充电难、里程焦虑等问题,是当下及未来解决充电焦虑的最优方案,这是燃油驱动和插电式混合无法比拟的。
除了技术研发投入,在整车制造方面,小康股份按照工业4.0标准规划建设了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同时,小康股份在电动车项目方面的投入也远未停止。今年1月推出定增计划拟募资不超过71.3亿元,用于电动化车型开发及产品平台技术升级等项目。
如今的小康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屈指可数的既懂“三电”、又会造车的实力派。
从1986年以一根弹簧起家,到2003年,小康与东风集团合作,进军整车制造领域,再到转型新能源汽车领域,小康股份的每一次转型都如初次创业一般决心坚定。在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浪潮中,“第三次创业”的小康股份能否从传统汽车生产商,成功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答案或许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