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是再次“倒车接人”还是“狼真来了”?)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三早盘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持续震荡走低,创业板指则震荡走高,一度涨超1%,但不久之后也冲高回落。午后,指数集体延续上午调整之势,沪指一度跌超2%。尾盘阶段,指数稍有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1.43%、跌1.25%、跌0.79%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51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1298:3325,个股平均涨幅-0.80%,亏钱效应显现,两市成交额10866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4.47%。北上资金净流出近14亿。
昨天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外,一是前一天个股涨停家数创了2863见底以来新低,已有一些市场情绪退潮的征兆,二是来自外围市场的扰动,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反映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加重,对A股有一定传导效应。这两点锐叔也在早评中提示过大家。此外,上午央行延续近两日30亿元地量逆回购操作,并再次回笼970亿流动性,也使市场产生一些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
昨天大盘虽然收出中阴,但尾盘出现“翘尾”现象,说明还是有资金试图抄底。之前好几次大盘在收出收出中阴后,都能够迅速企稳回升并在随后又创出新高,使得调整更像是再次出击前的“收拳”动作,这是部分资金尾盘进场抄底的主要动机。但问题是,昨天的调整是再次“倒车接人”还是“狼真来了”呢?
锐叔不好下定论,但是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首先,继大盘回到了疫情前位置后,货币政策又出现边际收紧迹象,作为第一轮修复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疫后修复+政策加码进一步弱化。7月初央行可以说是超市场预期及超季节性回笼资金,类似的阶段是2021年1月,随后看到的是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其次,在技术上,有波段指导意义的沪指日线MACD指标在见底翻红之后,昨天首次跌破零轴线,可能预示着调整波段的开启。其三,7月份将面临下列考验:中报预披露阶段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下修带来的压力、科创板开板三周年后的大非解禁潮的压力。
最后,我们将本轮行情与同样是被疫情砸出了一个“黄金坑”后的2020年二季度行情做个对比,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2020年的货币政策实现了有效传导,出口带动下复苏也较为顺畅,因而跟随疫情的爆发和缓解,在紧凑的时间内经历了衰退到强劲复苏。而2022年本身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经济的复苏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制因素,因而复苏过程也更为漫长。基于基本面修复的速度和力度不如2020年,因此市场情绪应该不及2020年二季度时那么高涨,一个证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情绪的券商股走势,本轮行情就显著弱于2020年二季度,进而可以推断今年疫后第一轮修复行情的涨幅也应该低于2020年。另外,从时点来看,2020年的第一轮修复行情尽管很强,但是因为上市公司整体中报业绩下修,在接近7月中旬时结束,由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驱动的第二轮行情直到11月才开始启动。而本轮行情也同样将面临中报业绩下修问题,疫后修复带来的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回升恐怕要等到三季报后。因此无论从行情的力度还是从时点上来看,行情也差不多该进入“中场休息”时段了。
总体来看,7月市场的压力不小,加之前期大盘已经涨了500多点,市场出现一轮波段性回调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守护好之前500多点的阶段性上涨成果,将其实实在在的揣在兜里后,再次等待新的机会。因此,给大家的建议还是:轻仓者继续观望为主,保持耐心,等待“白银坑”挖好后再跳进去;重仓者则注意及时兑现手中近期反弹幅度较大的个股并开始控制仓位。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半导体、工程机械、纺织服饰等逆势收涨,煤炭、旅游、石油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按涨停个股数量排序,芯片、智能机器较为活跃。
昨天半导体和芯片逆势上涨,其中半导体板块指数位居各大行业之首,芯片概念股涨停及涨超10%数量则达11只。驱动上,一小部分原因是半导体板块是本轮行情“新半军”高成长赛道中,涨幅最少的板块,成为部分资金“弃高就低”的选择。但大部分原因应该来自消息面的刺激: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美国正在推动荷兰政府禁止光刻机龙头ASML向中国大陆出售对制造大部分芯片都至关重要的主流技术产品(包括DUV光刻机)。如果荷兰同意,这将大大扩大现在禁止进入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设备的范围和类别,这可能对从中芯国际到华虹半导体等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造成严重的冲击。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这是美方滥用国家力量、倚仗技术霸权搞胁迫外交的又一例证。这也是典型的技术恐怖主义。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别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这只会让其他国家更加警醒。在技术上一味依靠美国行不通,这也将促使各国加快实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此前美国已推动对中国禁售EUV光刻机,现在看来连次一等的DUV光刻机也不准备放过,由此可见其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遏制中国崛起的卑劣用心。但这也必然激发我们自立自强的决心,加快半导体设备领域国产替代的进程,这也是昨天半导体板块上涨的主要逻辑。其实从整个半导体行业来看,景气度已进入下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今年以来已下跌了38%,芯片制造巨头美光、英特尔等也纷纷下调了盈利预期。细分领域中,继驱动IC、部分电源管理IC与CIS图像传感器市况反转之后,受通胀、战争、生息等因素的影响,MCU成为又一面临砍单降价压力的关键芯片。这也是这段时间半导体板块走势在“新半军”高成长赛道中表现最弱的主要原因。不过相对来说,半导体设备领域还是维持着相对较高的景气度。全球设备市场在2021~2023年大规模投资,开启新一轮产业跃迁。2021年设备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2022年有望继续增长10~20%。全球大厂资本开支大幅超预期。国内方面,下半年设备行业进入订单高峰期,大陆长存二期、长鑫二期等诸多晶圆厂需求增加,中芯京城项目近期或取得进一步突破,拉动国产设备需求。国产替代方面,2014~2017年中国大陆占全球设备市场比例为10~20%,2018年突破20%,2021年占比达到29%,反映各关键领域龙头企业能力逐渐突破,国产替代趋势持续加强。2019年下半年,曾因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半导体企业,半导体板块走出一大波“国产替代”驱动下的行情,锐叔估计昨天半导体板块的上涨可能也不会只是“昙花一现”,喜欢短线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一下半导体板块尤其是其中的设备领域。
昨天晚间消息面上,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会议指出,稳住经济大盘,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目的是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和发展动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需要。要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中提出,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加快建设企业电子证照库,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公安部目前共开发过两类电子身份证,一个是 eID,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另一个是 CTID,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推出。eID 由智能芯片生成私钥,确保无法被读取、复制、篡改或非法使用,从而保证芯片载体及其持有人一一对应。由于对智能芯片有所依赖,因此 eID 需要载体支持才能实现。与 eID 不同的是,公安一所研发的 CTID 更偏向于互联网技术来验证个人身份,结合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技术,以实现远程身份认证。国常会再次提出加快电子证照的发展,看来这方面是要提速了,这对相关产业链个股构成利好,喜欢题材的朋友们可适当关注一下。
操作策略:
受外围市场扰动和央行连续回笼流动性影响,昨天大盘虽然收出中阴,但尾盘出现“翘尾”现象,说明还是有资金试图抄底。短期来看,随着指数涨至疫情前水平,以及稳增长政策密集推出期告一段落,疫情消退+政策加码带来的情绪修复逻辑存在边际减弱的可能;3350以上,基金赎回压力或将逐渐显现;进入7月后,随着基金年中考核结束以及基金排名博弈续需求下降,还将面临中报预披露时段中二季度业绩下修以及科创板大非解禁潮的考验,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因此总体上预计见底后第一轮修复式上升行情进入尾声时段。从下半年维度的阶段性行情来看,随着疫情消退、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持续推进,经济底已经确立。同时,决策层在基建发力、地产托底、市场主体纾困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等维度不断稳定市场预期,预计市场经过短期震荡或调整后,仍有望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中期来看,今年政策面的总基调是以“稳”为主,基本面的大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趋于收紧+通胀上升”,这一组合对市场并不太友好,加上结构性高估值的矛盾依旧存在,风险偏好难以持续全面提升,整体市场仍有望保持区间震荡格局。操作上,建议轻仓者暂时观望为主,耐心等待新的逢低进场时机;重仓者则注意及时兑现并开始控制仓位。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519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