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前高瓴两次入股,突击大笔分红,绿联科技:靠数据线串起的IPO故事线)
6月初,绿联科技开启了创业板IPO冲刺旅程,风云君随意一瞥散落在桌上各处的转换头、数据线、硬盘盒、钢化膜……,心想就这些“小东西”,能撑起一个IPO?
直到作为用户的风云君打开了公司招股说明书后,竟忍不住直呼好家伙,营收居然能做到34亿。
它是如何“闯关升级”的呢?这就开始咱们今天的故事吧。
绿联科技的前身为绿联有限,2012年由两位80后张清森及陈俊灵共同出资设立,分别持股70%、30%。公司刚开始做的是为客户代工生产数据线的活,而后产品逐渐扩展到各类数码电子周边配件。
2021年,高瓴作为第一位外部股东入股,被市场解读为上市的“前奏”。
2021年4月,张清森将持有的3.7%股份作价2亿、陈俊灵将持有的1.85%股份作价1亿转让给高瓴锡恒,交易完成后高瓴锡恒占公司5.56%股份,此时绿联估值54亿。
又过了不到2个月,2021年6月,公司向高瓴锡恒、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定向发行1333.6万股股票,每股22.5元,合计募资3亿元,绿联估值60亿。
其中,高瓴锡恒认购了新发股份的83%,出资2.5亿,持股比例升至9.37%,为公司第四大股东、第一大外部股东。
也就是说,上市前夕两位创始人通过股份转让合计套现3亿,又通过定向发行募资了3亿资金。而高瓴则通过两次入资持有绿联上市前9.37%股份。
公司当前第一大股东张清森持股比例达50.3%,第二大股东陈俊灵持有19.3%股份,合计持股占比近70%,IPO后合计仍超60%。
实际上,在向高瓴转让股份之前,绿联在3年里进行了6次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额达到3.4亿,体现了良好的现金获取能力。
前四次分红对象是张清森、陈俊灵及绿联咨询,后两次分红还包括了绿联和顺。
绿联咨询、绿联和顺为员工持股平台,总体而言,分红的大头还是张清森和陈俊灵。
三年来,公司分红占自由现金流比重逐渐上升,2021年两者几乎持平,意味着留存下来的自由现金流近乎全被分掉。
2019-2021年公司合计创造5亿自由现金流,其中68%在高瓴入股前被分掉了。这一方面说明公司经营稳健,能持续创造现金流,另一方面则颇有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觉。
综上来看,算上转股和分红,IPO前已有超6亿现金落袋为安,接下来就是标准动作:上(quan)市(qian)。
公司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其中,传输类产品规模最大,占营收比重超三成,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
2019-2021年,公司营收不断增长,CAGR达29.7%,但与之相对的归母净利润CAGR仅14%。
差距在于2021年公司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营收增长25.9%,归母净利润下滑0.3%。
公司解释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四点:原材料成本、员工人数、股权激励,以及研发费用。仅股权激励费用和研发费用,就比上年多出0.85亿。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37%,经调整经营利润率仅11%。
与此相对照的是高昂的期间费用。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从0.95亿上升至1.57亿,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
总体而言,这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强度一般,营收驱动主要并不依靠技术实力,研发投入能紧跟上行业技术发展即可。
相反,销售才是大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各年平均能达到16%。其中,平台服务费以及推广费2021年合计占销售费用比重超过70%。
近三年的平台服务费、推广费合计达10.8亿,比同期净利润都高。比如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3.0亿,而单平台服务费就达2.3亿。
平台费指的是电商平台佣金、平台使用费及其他费用,推广费主要系线上平台推广服务费、媒体推广费及营销推广费用。
如此高企的平台费还要从公司的销售模式说起。
刚开始创业时,张清森意识到仅仅作为一家代工厂,局限性较大,于是创建了自有品牌“UGREEN绿联”,转向线上直接面向消费者。
由于搭上全球电商平台的春风,于2014年通过亚马逊成功出海。
分地区来看,境内境外销售基本持平,但境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境内,拉升了公司综合毛利率。公司表示差异在于境内境外市场定价、销售模式、销售平台等不同,简而言之就是境外卖的更贵。
2019-2021年,境外营收CAGR达33.6%,高于境内的26.8%的复合增速。
公司主要通过线上B2C和线上B2B的形式进行销售,以B2C为主,这方面公司主要通过亚马逊、京东、天猫、速卖通、Lazada、Shopee等电商平台销售。
亚马逊贡献超三成营收,是最大收入平台,其中单笔订单小于100元的占比超50%。
近三年来,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有所下降,但线上仍是绿联的主要战场,平均销售收入占比超70%。
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的增长,一方面在于公司加大了境内境外线下投入,另一方面,企业级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增加。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2021年公司产品中近八成是由外协加工生产。
外协工厂根据公司的开发需求进行原材料采购、按照公司的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然后公司向外协厂商采购产成品进行销售,公司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
因此,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比接近60%,外协产品采购价格的变动对公司成本影响较大。
2021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且对外协的采购平均单价变动幅度要远大于销售平均单价变动幅度,表明上游成本难以转嫁给下游,公司对下游的议价权一般。
无独有偶,同行业的$安克创新(300866.SZ)$也采用“自主研发设计+外协生产”的产品供应模式,全部产品的生产制造由合作的外协厂商完成。
可见采取外协生产是行业内较为普遍的商业模式。
与绿联类似,2021年安克的成本增速整体高于营收增速。
在5G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速发展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规模超1万亿美元。
而作为消费电子的相辅相成行业,3C数码配件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使得消费电子产品频繁更新换代,其相匹配的消费电子周边也更迭频繁;
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日益丰富,从产品功能到外观设计多样化趋势明显,市场随着使用场景的丰富而不断增长。
但庞大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竞争愈加激烈,行业品牌众多,据“数据威”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3C数码配件销售额达511亿。
若以此计算,绿联境内18.5亿营收的市场份额仅为3.6%,份额较低,市场竞争格局并不乐观。
市场上另一参与者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摘牌,当前也正冲击A股上市。根据公告,其已在2022年3月底完成了阶段性辅导工作。
公司资产主要由存货和货币资金构成,合计占总资产比重超80%。其中存货较多,平均占总资产比重超5成。
存货明细中,库存商品占比最大,超60%,库存商品主要是分布在自有仓库、亚马逊FBA仓等境外电商平台仓、菜鸟仓等境内电商平台仓的商品。
FBA模式下,公司产品存放在亚马逊FBA仓库,由亚马逊提供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后续服务,并承担相应商品的损失或损害的赔偿义务。
2021年公司存货同比上升34%,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比例也由2.4%提升至4.8%,占经调整经营利润比重达10%。
对于2021年存货的增长,公司的解释是:
一方面,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采购金额的增加,期末存货增长;
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和供应链放缓影响,部分供应商产量不稳定,为及时响应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适当增加备货。
截止2021年底,公司账上货币资金5.5亿,不存在有息负债。资金还是很充沛的。
此次IPO计划募资15亿,大约1/3用于研发,1/3用于物流及运营,1/3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从公司IPO前的定向增发、大手笔分红以及账面充足资金和低负债来看,公司其实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