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公国际:长安保险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追偿情况需持续关注)
近日,大公国际发布评级公告称,通过对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保险”)及“16长安保险”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评级,确定长安保险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维持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16长安保险”的信用等级维持A。
40.5%公司股权被质押
大公国际在评级公告中指出,跟踪期内,长安保险业务拓展压力有所缓解,流动性整体仍保持较好水平;但公司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公司由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产生的应收代位追偿款规模及占比仍较大,且存量资产处置周期及回收金额均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追偿情况需持续关注。
此外,长安保险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盈利能力仍有待改善,偿付能力充足水平有待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保险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为32.5亿元,是以责任保险为特色的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厚资产”)、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安保证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保证担保”)、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投控”)和上海莲申房地产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1.68%、18.45%、8.80%、8.46%和8.46%,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5.00%。
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股权被质押比例达40.5%,其中第一大股东国厚资产将其持有的全部长安保险股权共31.68%质押。对此,大公国际表示,公司股权被质押比例较高,公司治理稳定性需持续关注。
1季度净亏损0.29亿
业绩方面,自2017年由盈转亏后,长安保险至今仍为亏损状态。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长安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1.27亿元、30.1亿元、28.59亿元、34.95亿元和32.8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95亿元、18.33亿元、0.58亿元、1.31亿元和1.13亿元。2022年1季度,长安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9亿元,净亏损0.29亿元。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今年1季度末,长安保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2.93%、125.8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偿付能力充足水平有待提升。
众所周知,增资是险企缓解偿付压力的重要途径。 2020年12月,长安保险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决议将注册资本变更为34.02亿元。但截至2022年3月末,上述增资事项已暂停,且长安保险未提供其他增资事项的明确安排。
(图片来源:长安保险信用评级公告)
未来将非车占比提升至40%
今年年初,长安保险党委书记、总裁张子良曾在公司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关于2022年的重点工作提出“降成本”“强能力”“调结构”三个方面:
一是要降成本。持续提升业务品质,在车险条线要“提折控费”不放松,非车险方面优化存量业务结构,扩大农业保险,在安责险、食责险、环责险、IDI等政保项目方面寻求突破,并积极拓展诉责险、董责险、非融资类保证保险。要将理赔减损工作常态化,坚决降低固定成本。
二是强能力。强化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决策流程、明确动作标准,全面提升总部的政策引导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化产品研发能力,要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机构,在重点业务领域打造拳头产品和明星产品;强化销售展业能力,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重点加强专业能力培训。
三是调结构。重点强化预算约束,在业务规模、效益指标、费用投放、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必须更加注重执行、更加注重问责。提出“四六战略”:经过1-2年的努力,要使车险业务占比下降到60%、非车占比提升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