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仿制药集采对于创新药格局的影响)
原创 userfield 调兵投资 2022-07-12
本来想一下写一篇《政策密集期的医药行业》,讲讲第七批仿制药集采、骨科脊椎集采以及后续的创新药医保谈判。
但看到今天第七批仿制药集采,有很多讨论,也就再俗套的说说仿制药集采。想一想,从2018年第一批开始,已经有多轮集采,有化学仿制药,也有胰岛素生物药的专场。按道理,市场已经习以为常,但今天这批集采有不少是重磅药,降价结果也比较低,我们还是说一说。
不过,这次我们重点讲讲仿制药集采,对于同适应症领域创新药格局的影响。
大家已经习惯各种原有重磅药,在集采中大降价,从天晴恩替卡韦,到阿托伐他汀,几十亿的市场因为集采而变局。这一次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磅药?
1、阿法替尼:二代EGFR肺癌靶向药,勃林格殷格翰2013年FDA上市,2017年国内上市。2018 年,降价进国内医保的时候还是200 元/片/40 mg。而国内。2020年豪森首仿上市的时候,我们还说专利期还没到,即使提前获批也无法上市。而一转眼到了2022年这批集采,豪森一口气把20mg降到不到7块钱,又是一个靶向药变糖豆。
2、奥美拉唑注射剂:抗胃酸药物里面应该是销量最大的产品,这种销量巨大,临床需求性也很强的品种,吸引力近30家企业过评抢进集采,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最便宜的不到7毛钱,中标价最高的质子泵抑制剂大户,罗欣药业,降价 92%,报价1.17 元。
3、奥司他韦胶囊:这个曾经接近60亿的超级重磅也进入到集采,只不过集采之前,已经被新冠疫情冲击七零八落,20年缩水到20亿,21年只剩下5亿销售额,导致十几家集采企业面对的市场也不再是一块肥肉。更何况东阳光为了中标,把中标价从13元的有效报价,直接报到了1元以下,0.99元的最低价格保住了东阳光的奥司他韦资格,但也让胶囊市场彻底成为鸡肋。有人说东阳光可以重点推广与胶囊剂区隔开的颗粒剂型,但价格差比效应之下,每粒不到1元的胶囊,对比5元一袋的颗粒,总会有影响。未来这个品彻底会成为一个OTC品种,具体份额就看各家的渠道能力了!
4、厄洛替尼:作为一代EGFR,吉非替尼已经经历过集采和续标,现在年用药费用应该只有几千块钱。而厄洛替尼作为疗效更好的一代肺癌靶向药,也不步吉非的后尘,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豪森把100mg降到了7.26,而集采杀手科伦更是把150mg降到了4.82。说到这类靶向药对于创新药格局的影响,当年吉非替尼大降价,我一直担心对于埃克替尼的影响,而现在价格体系,的确变成了几千Vs4万的对比,但埃克替尼无论是脑转移还是术后辅助,都在尽量找自己的差异化患者人群,现在终端规模也尽量稳定在20亿级别。这说明,虽然价格是终端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基于国内现有市场环境下,有差异化疗效,并且有更多费用空间的药物,还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厄洛集采降价后,让一代EGFR市场更加成为一个低价值量市场,后续还是看三代EGFR竞争格局吧!这里面有奥希替尼这个肺癌神话,也有四家上市药企的预期变化,结合资本市场预期变化,是很有意思的研究。
5、仑伐替尼:这是央视报道第七批集采时候,重点点名的药物,“以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为例,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也说明国家把仑伐替尼集采降价成功当成是此次集采最大成果。说到仑伐替尼,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大名鼎鼎的可乐组合,K药+仑伐这对最佳免疫组合已经在子宫内膜癌、肺癌、肝癌等多个大癌种呈现了不错的数据。仑伐替尼降价可能是这一轮集采最普惠患者的药物之一,齐鲁降价到13元,可能公司赚不到啥钱,就算替肿瘤患者做件好事吧!当然仑伐降价,也间接性的影响很多创新药,譬如肝癌领域,索拉非尼集采,仑伐替尼也集采了,多纳非尼要如何找准定位,借鉴埃克替尼,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6、丙酚替诺福韦:以集采为契机,国内乙肝药物,从恩替卡韦到替诺福韦,再到丙酚替诺福韦,患者用药快速升级。丙酚替诺福韦相对替诺福韦,剂量更低、副作用更小,耐药性更好。这样的用药升级,按照以前的医药产业节奏,可能需要5-10年时间,但集采之下,这次十几家企业参与丙酚替诺福韦集采,价格快速下降,用药加速普及。
其实,这次集采,还有肾癌靶向药舒尼替尼等重磅药以及很多影响上市公司的品种,譬如北陆和司太立相关的碘造影剂碘帕醇,博瑞、健友等多家拿到门票的超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仙琚的重点麻醉药罗库溴铵等等,对于A股医药投资还是有些扰动,涉及到的具体股票,大家可能需要仔细看看!
上面几个靶向药分析中,我也提到了,如果同适应症,年富力强的原研药,突然有很多仿制药获批,然后进入集采大降价,就会造成这款药价值量大幅下降,当年的吉非替尼如此、现在的厄洛替尼以及还没开始放量就出现集采悬崖的仑伐替尼、阿法替尼、舒尼替尼都是此类情况。
这类药物曾经都是全球销售十亿美金以上的重磅药物,也说明了这些靶向药的临床疗效在指南中的地位。而国内仿制药集采,让这些靶向药成为“普药”,间接导致的形势就是,对标这些靶向药的国产原研,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策略,很可能出现对标失效,从对标高价原研药,变成了对标集采仿制药。
埃克替尼是值得研究的案例,当年吉非替尼集采后,我曾经对埃克挺担心的,毕竟价格肯定比不过多家参与集采的吉非替尼,如何应对竞品被集采,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几年观察下来,虽然埃克也被多轮降价,但是20亿量级的盘子还是保住了!
希望横跨新旧医药时代的国产创新药,辛辛苦苦以me too或者me better地位上市了,不要因为对标竞品的集采大降价,而间接受影响。
调兵投资——更多医药干货
欢迎到“userfield医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