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底色怎么看?时下困难有哪些?未来形势怎么走?专家学者这样说……)
7月16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2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夏季年会”在北京举办。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隆国强,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等专家学者回顾上半年发展形势,分析时下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建言下半年经济发展。
谈经济发展底色:超预期变化不改长期稳定向好大趋势
邱晓华指出,上半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地缘冲突、美国加息和通胀外溢中经历了较为艰难的时刻。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导致国内需求进一步收缩,原本高企的上游产品价格再次徘徊不降。
与此同时,此前整顿平台经济、整顿房地产行业使得今年上半年对我国发展的重要的房地产市场至今还没有摆脱下行局面,也影响到房地产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但高培勇指出,只有上半年1月至3月中旬发生的超预期变化最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底色。该阶段中国经济呈现出各项指标稳步增长,发展形势好于预期,所呈现的超预期变化折射出了中国长期稳定向好的大趋势。
他表示,在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以及5月下旬后两个阶段发生的超预期变化,显然同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直接相关。可以说,倘若没有乌克兰危机和疫情跌宕反复,中国经济肯定会延续一季度好于预期的正常态势,也肯定会延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态势。
分析时下困难:妥善应对世界经济新变化
隆国强认为,当前,需妥善应对世界经济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三高一低”的新特点。一是高成本、高价格。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美欧等一些发达经济体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是高利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政策,导致全球资金流动出现新动向,影响到汇市、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稳定,其外溢效应也使其他经济体面临升息压力。
三是高风险。一些欧洲国家面临能源危机,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运行不稳不畅,美国股市、债市、房市风险增加,并可能产生外溢效应。
四是低增长率,在疫情和前数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回调,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对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
他认为,世界经济“三高一低”的新特点,势必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物流等等各种渠道影响我国的经济运行,还会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经济新变化,妥善应对外部新挑战,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等工作。
隆国强强调,除了应对短期国内形势的挑战,还要准确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长期性、趋势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进入了调整期,经济全球化尽管遭遇回头,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掌控。三是新技术革命迅猛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辅相成。数字化转型不仅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四是应对气候变化更为紧迫,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五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演进,主要国家争夺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更加激烈。六是中美博弈日趋激烈。
展望下半年: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重启阶段
高培勇表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总体上进入到快速重启阶段,只要照此趋势走下去,经济运行一定能重回合理区间。对于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表现应抱有充分信心。
邱晓华认为,有理由相信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一定会明显高于上半年,很大概率能实现4%以上或者4%左右增速前景。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正逐步在朝5.5%甚至比5.5%还高的趋势演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下半年应关注三个维度:如何着力激发信心;如何在政策层面适度加大刺激;如何在全球大变局时期防范化解各项矛盾。
陈道富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货币政策不应该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力,总体应处于中性偏宽松的环境。一要疏通堵点,让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作用。二是货币政策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回归中性利率。
隆国强建议,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中谋发展,在开放中防风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补短板、控成本,加强我国供应链的韧性。